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都市言情 -> 继妻全文免费阅读

继妻_分节阅读_26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当日小朝会,几个老臣在泰昌帝面前明里暗里推销自家孙女儿,泰昌帝一直沉着脸一言不发。

    末了,他才冷淡地道:“照爱卿这么说,你孙女儿向佛心善,必是适合陪伴太后了?”

    老臣心下一想,皇上这么说那是有门儿啊!顿时乐呵道:“是极是极,老臣孙女儿定然会好好侍奉太后。”

    泰昌帝便冷冷一笑:“太后身边有宫人伺候着,爱卿孙女儿是名门贵女,何必做那糟践人的活儿?既是一心向善,倒不如皈依佛门,为天下祈福的好。”

    一通话把几个老臣噎了个半死。

    小朝会后,泰昌帝把刘桐留了下来,沉默了许久方才问道:“小九,你说天下平民学子,是不是有很多如今日那馄饨老板一样的想法?读书只为了识字明理?”

    刘桐想了想,道:“臣弟觉得,平门学子愿意入仕,与其说是想报效朝廷,倒不如说他们直接的目的,是想要借着做官,积累名声和财富。”

    刘桐笑道:“毕竟,一个芝麻小官,能做的也有限。何况从前平民出生的男儿,即便能做官,也不过是在贵族子弟手底下领差,真正轮到大事儿要做决定,他们也说不上话。”

    泰昌帝若有所思地点头:“你说得对,而且从前即便是平民子弟,要考科举还有出身限制……比如从商者不能入仕。这些规定,倒是应该改一改。”

    泰昌帝现在重心放在改革官职设置上,科举制的革新等这件事情上了轨道之后,想必也能顺利完成。

    刘桐笑道:“皇兄今早心情不佳,原来是因为老板说了那番话。”

    “朕是挺在意的。”泰昌帝颔首:“朕一直以为,朕登基以来所做的事情,必是对这天下有好处的,却没有想过,其实百姓们有的时候所需要的并没有那么复杂。比如那馄饨老板,让儿子读书,也就是希望他能明理,将来给他说亲时女方家能高看他一眼。说起来这理由挺可笑,什么时候读圣贤书竟成了增加婚配成功的砝码了?可百姓就是这么想的,那些所谓的宏伟志向,于家贫的百姓们来说,不过只是空谈罢了。”

    泰昌帝意味深长道:“所以,即便朕改良了选官制度,削弱了贵族,扶持起了平民寒族子弟入仕为官,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没银子而读不了书的,仍旧是读不了书;哪怕有银子却找不到先生教授学问的,还是找不到人教授学问。根本的原因,是百姓们还不够富,还做不到家家有余粮,人人可读书。”

    刘桐心下一惊:“皇兄这般说……难道是要大魏百姓,都能读书吗?”

    泰昌帝轻声道:“有何不可能?”

    这一天刘桐回府,心神不宁的。

    贵太妃抱了陶陶去玩,常润之清点了账册,回屋后看刘桐紧锁眉头,似乎很是担忧的模样,不由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刘桐正想和人倾诉,当即便将泰昌帝那番话告诉了常润之。

    常润之倒是觉得有些诧异。

    泰昌帝的思想很超前啊……以法治国,重视法治倒也罢了,现如今竟然开始关注基础教育了?

    可大魏是很繁荣没错,却也没有繁荣到所有人都能读书的地步啊?

    如果要做到全民接受教育,那最起码要以乡或镇为单位设点,投入教育资源。

    这年头,能读书识字的,多半都有些野心,谁愿意去穷乡僻壤里教书?

    泰昌帝想得很美,可也仅止于想得美罢了。

    常润之所考虑的,正是刘桐这一天里一直思索的。

    谁去教书?出自贵族的子弟自然是从小就会读书认字,可他们怎么会去教书呢?

    那就只能是平民出身的寒族子弟了。

    可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家吗?凭什么人家读了书出来,就得去教其他的平民娃娃?这是变相剥夺了他们做官的权力。

    “五哥今儿还提出一个观点,说教育推行不畅,根源在百姓不富。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让百姓们能富裕起来。哪怕是在家务农的,也家家余粮不缺。这样,大家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让家中孩子读书。”

    刘桐叹息道:“可让百姓们全富裕起来,这哪儿容易啊……”

    常润之倒是觉得泰昌帝这个认识很正确。

    大魏不像她所在的年代,人口基数大。大魏虽然没有彻底的人口普查,但估计起来,总人口数量一般不会超过三千五百万到四千来万的范围内。

    人口数量不多,但架不住土地多啊。大魏的土地,差不多是现代华国的百分之六十。只要开荒得当,因地制宜安排农事,再注重种子的优良培育,要说家家户户都能温饱,这应该是可以的。

    唯一担心的是,有些贵族见这当中有利可图,起黑心加重盘剥。

    还是同一个问题——执行力。

    常润之正想着,就听到刘桐道:“皇兄觉得,若想致富,最好的办法便是广开海域,与外海各国交易往来。说不定外海有更加丰盛、高产的各类种子。”

    常润之眼前一亮:“皇上打算开海域,与各海上国家交易?”

    刘桐没好气道:“我这儿还担心呢,你兴奋什么啊?”

    常润之摸摸鼻子:“这是好事儿啊,固步自封,永远不能进步。皇上的提议虽然看上去异想天开,但不得不说,是很有胆量也很有野心的一步。”

    常润之抓着刘桐的袖子道:“如果皇上真的开了海禁,更开通了海上与外国之间的交易往来……你能想象出未来的大魏,会是什么样吗?你不觉得这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项政令吗?”

    “可是……”刘桐蹙眉道:“这很危险,谁知道外海会有什么样人,什么样的植物动物……万一他们对我们起了侵略之心怎么办?”

    “你想太多了。”常润之摇摇头:“依我看,这会儿外海多半还有些个地方还未开化呢,就好像数百年前的南蛮一样。如果外海人真的很厉害,早就寻到咱们这片儿乐土了。再说,大魏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皇上不就亲自带了一队燕北军吗?”

    刘桐摸着下巴喃喃:“皇兄的确说,要开始练海军来着,还提到了你四弟……”

    第三百四十七章 舍弃

    “小四?”常润之讶异道:“怎么会提起他?”

    随之她联系到刘桐说泰昌帝要练海军,顿时道:“皇上想要让小四练海军?”

    “你四弟会泅水,不过练海军这事儿吧,他还不够格。”刘桐轻声道:“但要是海军真的练起来……小四的将来可就不可限量了。”

    常鸥一向胆大心细,还别说,这种开创性的差事交给他办,他必然上心。

    但常润之有些犹豫,这事儿风险不小,收益很高。若是将来小四真的功成名就了……后族的势力可不容小觑。那些怕外戚擅权的大臣们,恐怕又要说些诛心之言了。

    现在泰昌帝对自己妻族倒还是挺信任倚重的,可将来的事儿,那就不好说了……

    刘桐和常润之夫妻私底下不管怎么聊天,总归是改变不了泰昌帝的想法的。

    大魏悄然无息地开始了扶持商户,大力兴农的长期政令。

    选秀的事情也在一个月后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据线报,各地选秀报上了名的不少。

    看来泰昌帝的行情还是挺好的。

    常润之进宫去陪伴皇后的时候,皇后也提及说,初选有几个女子呼声很高,有的靠貌美出名,有的靠才学出名,还有的靠名声出声,比如孝名。

    这些出众的,画像已经早早送往了京城。

    皇后取出来给常润之看了看,古代的画像画不出人的真切模样,但从画上来看,大致容貌还是清晰的。

    能过初选的,自然都不会是丑女。

    皇后拿着画像一个个点评了过去,点评完后笑问常润之道:“你觉得如何?”

    “进宫来也不过就是伺候姐姐您的,您瞧着合了您的眼缘,人也老实本分,留在宫中也未尝不可。”

    自家姐夫纳妾,她这个做妹妹还能不住赞同不成?当着自己姐姐的面,常润之自然不好说什么。

    皇后闻言笑道:“宫里是有些冷清,偌大宫苑,好些都空置着……等秀女入了宫,后妃填充了宫苑,人气也就来了。”

    常润之笑笑不说话,端了茶喝。

    后宫的事有皇后看着,泰昌帝的心思才能用在朝堂上。

    之前他要的官职调整方案,六部陆陆续续的都交了上去,其中尤以刑部最为详尽。毕竟坐镇刑部的是刘桐,刑部尚书给的方案,总是要经过刘桐的不断审看和驳回。

    刑部尚书感觉最近自己头发又白了几根。

    综合了其他部给的调整方案,泰昌帝拟了个总方案,要六部按照总方案各自调整。

    最先整改的,是相对来说较闲的礼部和工部。

    两部实权不多,正好可以用作试点地。

    因官职调整,两部中许多官员被涮了下来,现在还拿着朝廷俸禄,手上却没有了权力。

    泰昌帝也没表示要让他们回家种地去的意思,只是用一个月来观察了礼部和工部的运作,觉得效率更高,且没有什么不适之处,便肯定了两部尚书的辛苦,算是认可了礼部和工部的改制。

    两部尚书松了口气,接下来就轮到兵部和刑部的改制了。

    兵部、刑部两位尚书也按照前面两位的处置结果,舍弃了一些官员。

    泰昌帝对那些被涮的官员也依旧没有表示,只示意兵部刑部改制完成后,吏部和户部跟上。

    吏部和户部,实算是六部之中,权势最为吃重的。尤其是户部,那可是个钱袋子,但凡上头的人漏一点儿出来,就可以把下边儿的人喂得肚满肠肥的。

    而吏部,主管官员考核,想要升官的,总是要上下打点清楚才行。吏部的人也不可能清廉到哪儿去。

    这两部改制起来比其余四部要难。其余四部里,总有些家族庶子或平民通过科举考入的,被舍弃的,也多半是这些人。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