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都市言情 -> 继女荣华全文免费阅读

继女荣华_分节阅读_696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何况司空衣菡由于性格不讨喜,大大得罪了祖母真阳大长公主,自幼被送去庄子上自生自灭——这样的经历摆明了根本没有教养过,许给讲点规矩的官家庶子,人家做嫡母的都未必肯要呢!

    何况是给梁王做正妃?

    梁王素来金尊玉贵长大,却在终身大事上被勉强了一回,心里没意见才怪了!

    “而此事被简乐之知晓后,自然要加以利用!”

    端化帝听到这儿,忍不住道:“起初梁王同他那王妃关系自然是不怎么好的,但后来他那王妃有喜之后,不是很快就恩爱万分,至今连个侍妾也没纳过吗?”

    现在的梁王妃虽然已经生了梁王世子,但无论出身还是性情为人,老实讲都比之前的司空衣萝差太多了!

    所以梁王为了这件事情迁怒端化帝,端化帝虽然感到伤心失望,但也是能够理解的。

    可问题是,梁王后来好像又喜欢上这个梁王妃了啊!

    既然如此,那么梁王为什么还要想着篡位?

    “这就是伊敬王爷自尽的缘故了!”顾韶叹了口气,掩饰住眉宇间一闪而过的挫败,那是输给了老对手的不甘,定了定神才道,“当时伊敬王爷同梁王殿下会晤之后不久,就自尽身故。虽然朝中为此颇争执了一番,但其实大家心里都认为,这是伊敬王爷受不了三方同时施压,一时想不开才走了窄路!”

    “事实上,臣也是最近才查清楚:伊敬王爷根本不是自愿自尽,乃是,别有内情!”

    “而这就要说到伊敬王爷的发妻,即后来的伊太妃,如今的庶人姜氏!”

    这内情听得端化帝目瞪口呆,半晌才道:“庶人姜氏做了什么?!”

    “陛下可还记得,当初伊敬王爷过世之后,上上下下去伊王府吊唁时,有个侍妾曾跑到晋国、代国两位大长公主殿下面前,揭发庶人姜氏乃谋害伊敬王爷的真凶?”顾韶嘿然道,“其实那侍妾说的是真话,庶人姜氏在梁王殿下离开之后,屏退左右,独自前去找伊敬王爷,根本不是接到了伊敬王爷的召见,而是主动前往,好置伊敬王爷于死地!”

    端化帝脸色铁青的问:“庶人姜氏,也是简乐之的人?!”

    “倒不能算简乐之的人,而是简乐之的人,为了离间梁王殿下与陛下之间的兄弟之情,私下买通她左右,给她出了个主意罢了!”顾韶解释,“伊敬王爷乃安太妃唯一的骨血,太皇太后与先帝都是念旧之人,当年安太妃因不肯诬蔑太皇太后与先帝,非但被申屠贵妃活活杖毙,连尸首都被扔到了不知道什么角落里,先帝登基之后专门下诏寻找,却也未能如愿!”

    “臣当时虽在外朝,却也听闻,安太妃去后,太皇太后恸哭数日,几度昏厥!”

    “据说太皇太后手里,至今还保留着安太妃的一套旧衣,用于纪念安太妃的义行!”

    无奈伊王半点没继承安太妃的刚烈跟正直——他甚至被安太妃之死直接吓破了胆,非但没有给安太妃报仇,反而在生母死后,卑躬屈膝侍奉申屠贵妃,以求苟活。

    这么着,显嘉帝登基之后,虽然留了他一命,但也不可能把对于安太妃的感激,全部转移到他身上了。

    毕竟伊王犯其他错,哪怕是跟显嘉帝争位都好说,可他偏偏认贼做母——这种行径,陌生人都要唾弃,何况是受过安太妃恩惠的显嘉帝母子呢?

    “所以即使先帝宽宏,伊敬王爷也始终战战兢兢!”

    “连带伊敬王爷的诸子女,亦是成日惶恐,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种日子过久了,要么习惯了做行尸走肉,要么就是爆发——之前的伊王小郡主陆凝夜可不就是一个例子?

    而陆凝夜是伊敬王爷最小的孩子,作为伊敬王爷的发妻,庶人姜氏过这种日子可比陆凝夜还要长久,她心里当然也不甘心。

    何况伊敬王爷不敢参政,不敢聚众,不敢闹事……甚至门都不怎么敢出,这样的日子一过二十来年,从青年到中年,满腔精力除了发泄在酒色之上,还能去哪?

    莺莺燕燕多了,庶人姜氏这个发妻,自然备受冷落。

    而且从之前那侍妾敢于出面揭发庶人姜氏可见,庶人姜氏当时虽然是伊王府的主母,但在侍妾面前的威严非常不足——毕竟当时伊敬王爷已经死了,如果不是一直都不把姜氏放眼里,那侍妾怎么能傻大胆到这种时候站出来揭发姜氏?

    端化帝听到这儿,寒声道:“所以庶人姜氏谋害了伊敬王叔,伪装成王叔自尽?”

    “这倒不是。”顾韶摇头道,“庶人姜氏那时虽然贵为王妃,究竟出身寻常,哪来的本事,将谋害伪装成自尽,竟叫京兆府里最有经验的仵作都查不出来?她没有动手杀伊敬王爷,却是说服伊敬王爷自尽的。”

    至于庶人姜氏是这么说服伊敬王爷自尽的,顾韶前面的讲述已经暗示得很清楚了:伊敬王一家困守王府多年,渺茫的前途与纷繁的后院争斗,逐渐磨灭了庶人姜氏与伊敬王之间的夫妻之情。

    所以肃襄二王公然争储,火烧上伊王府时,庶人姜氏借机逼死了伊敬王——如此既报复了冷落她的丈夫,又让自己的子女摆脱了终日战战兢兢的局面。

    毕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遭受丧亲之痛的伊王府,无论是舆论还是道义上,都牢牢占据着上风!

    显嘉帝即使为了儿子们的名声,也要安抚伊王府的。

    何况太皇太后一直记着安太妃的好——安太妃的不孝子伊敬王已经死了,安太妃的孙子孙女们,太皇太后总不可能继续厌恶下去吧?

    “但不是朕小觑朕那位王叔。”端化帝默然片刻,提出一个疑问,“伊敬王叔若有自尽为合府铺路的勇气,当年也不至于在生母惨死在申屠贵妃手里之后,还要俯伏在申屠贵妃足前求饶了!”

    杀母之仇都没能让伊敬王舍生取义一回,可见伊敬王这个人是真的没骨气到一定程度了,难道妻子儿女就能让他有这样的勇气吗?!

    “这就是简乐之的手笔了!”顾韶嘿然道,“伊敬王爷当年之所以在安太妃故世之后,屈身侍奉申屠贵妃,是因为他这么做,能够活下去!而简乐之辗转教给庶人姜氏的说辞,却是把他所有的活路都堵上了——既然走投无路,不死不行,死了还能给家里人争取点好处,伊敬王固然懦弱,这样的选择还是做得出来的。”

    端化帝忍不住问:“却不知道他教了庶人姜氏什么样的说辞,将伊敬王叔逼入绝境?”

    “据臣打听到的消息,那番说辞大概是这样的:伊王府之所以会被卷入风波,皆因先帝金口玉言,而先帝英明,素来不会做无用功!既知伊敬王爷软弱无能,非要将这烫手山芋交与伊敬王爷,其中用意,伊敬王爷莫非还不明白吗?”顾韶说到这里,当然要替显嘉帝辩解几句,“其实先帝当时那么做,谁都知道,主要是觉得伊敬王爷素来温驯,不会擅自违背上意!”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