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都市言情 -> [古穿今]70年代幸福生活全文免费阅读

[古穿今]70年代幸福生活_分节阅读_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徐长卿他们都心有戚戚。要是徐定睿没钱买那个宅子,说不定徐定睿夫妻俩也要这样了。

    听着周围各式各样的乡音,再看看带着各式各样行李包的新生们,徐长林和徐长林都感觉自己对大学最美好的想象已经幻灭了。这大学新生报道咋感觉跟他们农村人去镇上赶集差不多呢?

    之前徐长卿还担心自己爸妈都一把年纪了还来上学会不会被人家说,等看到有些新生看起来明显比爸妈的年纪还大,还有的抱着奶娃娃,就淡定了。

    待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徐长卿忍不住跟着咧开了嘴角。看样子,这时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确实挺不错的。最起码一个个的看起来都朝气蓬勃的。不过换做是她考上了大学,也会这么高兴的。

    原本徐长卿他们还以为这下子要很久才轮到他们,没想到没多久就到张敏办手续了。好在人虽多,学校的准备很充分,新生报道处安排了好几个工作人员同时办理新生报道,大家井然有序的,就不觉得速度慢了。

    报名挺方便的,把录取通知书什么的资料一交,签个字,等着工作人员帮着办理转户口,就好了。这个时候又没有交学费这一茬,上大学不仅不要交学费,每个月国家还有补助,特别是张敏他们这种师范类的专业,上学还有钱拿呢。不说养家糊口什么的,最起码是个进项,多少能补贴一点家用。

    看着大红色的公章轻轻不断落下,徐家一家四口都激动不已。这个章一盖,就说明张敏已经成了捧着铁饭碗的人了。以后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就不会有失业的问题了。

    徐长卿还想着他们一家人是不是太激动了,等看到周围甚至有人拿到转户口的证明之后痛哭流涕,就知道他们还算淡定的了。看来上大学对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

    第五十章

    这年月,考上大学不仅对考生是件能改变个人命运的大事,对考生家庭来说,都是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要不是顾忌到来回的花费,很多家庭说不定都会全家出动一起陪着新生办理入学。像徐家这样一家四口出动的,并不少见。至少徐长卿他们一行人就看到了不少白发苍苍的老者激动的跟着年轻人一起来报名的。

    头一次走进大学,徐长卿和徐长林都觉得稀奇的不行。只略略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徐长林就体会到了那种大学校园特有的开放和青春热情。虽然穿着很简朴,大家的手里都拿着一两本书,行色匆匆的,有的人嘴里还振振有词的在念叨着些什么。看的徐长林羡慕不已。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管怎么说,他都要考上大学。

    徐长林刚想带着徐长卿去逛逛这里大学的图书馆,不说别的,考上大学最大的好处就是一般大学里的图书馆都挺大的。只要你肯花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心意喜好在文山书海之中流连。

    等张敏拿到盖好章的转户口证明,徐家一家四口正准备转战徐定睿的中医药大学,就听到身后传来急切的呼唤,“张敏在吗?有叫张敏的吗?”

    张敏忙停住脚步,回过身来一看,是个穿着军绿色的年轻女子,二十来岁的样子,满脸焦急的样子,看起来像是在找什么人。张敏心里咯噔一声,生怕有什么事,别是之前的报道手续有什么问题之类的,她赶紧迎上去问道,“我就是,请问这是怎么了?有什么事?”

    来人先是上下打量了张敏一遍,开口说道,“你叫张敏?不住校的是吧?”

    见张敏下意识的点头,来人又继续道,“我叫周娜,是咱们这个班的临时班长。你是咱们班上唯一一个不住校的女同学。我特意来通知你明天早上8点学校大礼堂开班会,顺便领教材。你可千万别迟到了啊。好了,我还有不少咱们班的同学要通知,我就先走了啊。明天见。”

    说着,不等张敏反应过来,就蹬蹬小跑着走了。只留下被她的动静弄得半天回不了神的张敏等人。乖乖,还真有人说话像连珠炮似的,突突突一下子就把自己想要说的说完,根本就不容其他人开口的。直把徐长卿看的目瞪口呆的。她一直以为自家大舅妈算是难得的爽利人了,做事爽快的很,没想到还有人比她更爽利。

    张敏微微一笑,看来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涯不会枯燥了。最起码有这么个风风火火的班长,整个班级就不会死气沉沉的了。

    还别说,人周娜还在纠结呢。学校并没有强制住校,但一般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大家都会选择住校。他们是师范类的,上学学费国家有补助不说,就连住宿费都比一般的大学少不少。其他班的同学们基本都住校了,就他们班因为张敏一个人,搞得有点特殊,她之前还在想着怎么的也得好好劝说张敏一番。不过等她看到跟张敏一起的徐长卿两人,都到了嘴边的说辞怎么都说不出来了。人张敏是做妈妈的人了,怎么也得顾家啊。

    他们这批高考恢复后的首届大学生,很多都是孩子的爸妈了,拖儿带女来上学的也不是没有,但基本上都是把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自己专心在学校读书的。也有不少住在离他们学校不远的同学会选择走读,那是回家方便,没必要住校。她之前不是没看过班里同学的履历,张敏的年纪在他们班上算大的了,她多少有点印象。她恍惚间记得这张敏档案上的户籍地写的是云省某个偏远的小山村,怎么一转眼住址就变成了北京城了呢?或许是张敏正巧在北京有个什么亲戚?也不像啊,哪家能容得了自家亲戚在家里住上四年啊。别说四年了,最多四个月就受不了了。

    好奇是好奇,当然周娜的所想只放在了她的心里,并不打算说出去。实在是被前些年各种动不动的□□活动搞怕了。要不是因为来的早被班主任老师抓了壮丁,她才不想当什么劳什子班长呢。当班长又不是什么好事情,吃力不讨好,最多在个人档案上被记录上一笔,确实没什么意思。

    话说回来,换做是她周娜,要是在北京有地方住,她也会走读的。

    该办理的事情都办好了,张敏想了想又特意去找了找周娜口中所说的大礼堂。只稍稍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张敏就找到了。因为这大礼堂就在离图书馆不远的地方,上面竖了个牌子。比想象中好找多了。

    见确实没什么事了,徐家一行人赶紧去了中医药大学。这还有一家之主徐定睿没有报道呢。虽说现在的大学为了怕学生来不及,特意安排了好几天的报道时间。但赶早不赶晚,家里还有不少事情要忙活呢。而且徐定睿已经开始跟着任老先生学习了,天天早出晚归的忙得几乎看不到人影,今天还是任老先生难得开恩,让徐定睿这个徒弟休息一天,用来办理入学的事情。不然他指不定还是去任老先生那里呢。

    中医药大学作为医科院校,到底跟张敏所在的师范大学有所分别。一进中医药大学,见到的基本是男子,仅能看见的女学生都是拿着厚厚的大部头教科书,带着瓶底般的眼镜,只顾埋着头走路,步履匆匆的。

    而且整个校园挂了不少有关医学知识的小贴士,显得学习的氛围相当的浓厚。更别说学校里居然还有两间教学楼是三层小楼,看的不少来陪着报道的家人们稀罕的不得了。至少徐长卿他们一行人就时不时的听到带着各种口音的赞叹声。这时候的城市里能有个建筑是三四层的就十分不错了,更别说农村了。很多地方基本上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地。三层小楼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太过稀奇了。

    徐长卿看的咋舌不已。这大学跟他们的初中比起来好的不是一星两点啊。最起码进入学校的学生都十分渴望学习,都希望能通过知识改变自身的命运。

    因为大家都忙活着多读书,整个校园显得比女学生较多的师范院校沉寂不少。不过徐定睿叔侄俩对这样的学习氛围还是挺满意的。特别是徐定睿,之前一直憋着一口气想要上大学,现在如愿了,自然更希望自己能在学校里真正能学到知识。

    经历过一遍张敏的报道,徐定睿自然淡定了不少。就算每个学校多少有几分不一样,但大致的流程差不了多少。排队办手续、领教材,省了一项去看宿舍,他们的速度比一般的学生快了不少。不过因为今天来报道的学生确实不少,再加上他们是帮着张敏报道完之后赶过来的,队伍就只能排到了后面。等徐定睿把所有的程序走了个遍,领了好几本厚厚的教材,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徐长卿的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他们此时最想的就是美美的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午饭。

    一进门,徐家一行人就被一直在等候着的张家众人包围着了。大家七嘴八舌问这问那的,听得徐长卿的头都要炸了。

    “小姑、小姑父,怎么样?上大学好玩吗?”这是最爱玩的张洋。

    “小敏啊,你们的报道手续办好了吗?”这是爱操心的老太太。

    “你们什么时候正式上课啊?”这是比较务实的张灵智。

    “好了好了,别围着你小姑他们了,先让他们吃饭吧。等他们吃完了慢慢说。”这是最关心实际的林薇。她还帮着把徐长卿他们从人群中解救出来。

    好不容易清净会儿了,徐长卿他们才算能松口气。任谁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一打开家门,就被一群人吵得头疼,都不会好受的。

    “哥,你们又不是没上过大学,跟着孩子们凑什么趣啊?”张敏没好气的白了眼张灵智兄弟俩。她这两个哥哥可都是老牌的大学生了,他们上大学的时候,她初中都还没毕业呢。要真论起来,哥哥们还是她的校友呢。后来要不是高考被取消了,她怎么也得努力考个大学。孩子们没经历过这些,对大学生活好奇,八卦也就算了,她这两个哥哥上过大学的人,跟着孩子们闹什么呀?

    张灵智摸摸鼻子,讪讪的道,“这不是关心你们吗?”他们那时候上大学哪像现在啊,况且都隔了十来年了,即使记忆中有不少上大学时美好的回忆,但很多细节他都忘得差不多了。如果不去母校重温记忆中的美好时光,他都不一定能想起什么。“再说了,小敏你多说说,正好给你外甥他们听听,他们以后也要考大学。”

    真不是自吹自擂,或许是家学渊源,他们老张家的孩子一个个的读书真挺不错,每个人都名列前茅,就连成天吊儿郎当的张洋,在学习上从不含糊。老张家的孩子考上大学还是挺有把握的。

    都抬出孩子们了,徐定睿夫妻俩还能说什么呢?他们总不好跟孩子们计较些什么啊。草草吃过林薇特意给他们一家四口煮好的面条,张敏他们只好坐下来跟张家众人细细交代早上去学校报道看到的种种。

    徐长林、徐长卿兄妹两就在一时不时的补充着,挑些他们觉得好玩的事情说说。

    张洋他们虽然自幼生活在北京城里,但恰逢动乱时期,人心惶惶的,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谁还有那副闲心出去游玩啊。就算偶尔出去玩,也会去北海公园、长城这些著名的景点,谁会没事干想着要跑去人家的大学校园啊。更别说就算你去了,别人都不一定能让你踏进校门的。

    张老爷子和张灵智兄弟俩都是大学教师不错,但不是中医药和师范大学的。他们这些小一辈的,几乎都没去过父辈祖辈工作的大学校园。这会儿听着张敏和徐长卿他们描述着完全不一样风格的大学景象,都挺感兴趣的。

    张洋这些小辈们一个个心动不已的表现徐定睿都看在了眼里。他在心里喟叹了句,不愧是御宅屋,老张家诗书传家果然没错,光是看小辈们对知识的渴求就不一样,看样子过几年又要出几个大学生。反观他们老徐家,在他这一代算是祖坟上冒青烟,他考上了大学,侄子徐长林是个肯学的,好好努力一把应该也能考上个大学;长卿毕竟是个女孩,总归是要嫁人的,能不能考上大学都无所谓。也不知道以后长林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品性,能不能改变他们老徐家的门庭。

    当然徐定睿也知道现在说这些还早得很呢,徐长林自己都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呢。结婚生子什么的,还不知道会是哪年哪月的事情呢。

    一家人说着笑着,热闹的很。徐长卿虽说还在听着家人叙话,心思却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9月份她就已经进去了新的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不多,但她还有杨老太太这个师傅呢。上课、做作业、临摹画谱、练习刺绣,她每天的日程都安排的满满的,整个人充实的很。今天难得休息,要不是要陪着爸妈去大学报道,她早就在家练画画,顺便练习女红了。她可是还有不少功课没做完呢。

    张灵智无意间看到坐在边上含着笑听着他们说话的徐长卿,忍不住凑上前去关切的问道,“长卿,你在新学校怎么样?感觉能适应吗?”他当老师有些年头了,转学的学生也不是没碰到过。这其中有的适应良好,有的就没那么快适应。他这个外甥女看起来柔柔弱弱的,性子温和,可别给人欺负了去。要知道有些学校里的本地学生可是很排外的。特别是他们老北京的,向来自恃生在皇城里,有的根本就看不起外乡的孩子。

    张灵瑞闻言也跟着问道,“长卿,你在学校没人欺负你吧?”

    看着秀秀气气的外甥女,张灵智兄弟俩脑海里不由的回想起以前在同行里听到的风言风语,心里警铃大作。看来回去要找关系,看看有哪个同学、朋友什么的在长卿他们学校,能帮着多少照看一点的。他们家好几个老师,总不好让自家孩子在学校里被人欺负啊。可别看那些小女孩,要是真起了什么坏心思,长卿这么简单的性子,根本就应付不了的。

    倒不是他们忽视了徐长林,更重视长卿这个亲外甥女,而是徐长林毕竟是个男孩子,性格看起来挺外向的,而且男孩子一般都没有那么多心眼,他早就得到张洋几个兄弟的反馈,张灵智是知道徐长林在新的学校适应的不错。这小子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考得不错,还小小的出了个风头,狠狠的让看不起他这个乡下转学来的人闭上了嘴巴。

    张灵智这么一问,大家都下意识的看向了徐长卿。直把徐长卿看的一愣一愣的。不是在说爸妈的大学生活吗?怎么一下子话题就跳到了她的身上呢?

    张敏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段时间一直在家里忙活着,说真的,女儿在学校里上学是什么个情况,她真没怎么过问。她总觉得女儿是能帮着她分担很多东西的成年少女,却忘了现在女儿才刚过11岁。看来这段时间他们夫妻俩真的挺忽视女儿的。

    “长卿,你们班上谁敢欺负你啊?看我不去揍他的。”张翩边说着还边示意的握了握拳头,身旁的张洋等人还跟着点头。他们的年纪都比徐长卿大了点,已经上高中了。不过离徐长卿所在的初中也不是很远,走路都不用十分钟的。凭着张家人多势众,即使他们小的并不会什么打架的功夫,吓唬吓唬人家就行了。

    就连一向淡定的徐长林都放话了,“长卿别怕,要是有人欺负你了,你回来就跟哥哥说,我来好好教训他。”

    哥哥姐姐们争着说话,搞得徐长卿哭笑不得的同时,心里感动不已。她忙开口解释,“没人欺负我啊。我在学校挺好的呢。这点林旻可以帮我作证。我们俩正巧在一个班。”她没说的是,别说欺负了,她融入新的班集体出奇的顺利。因为任家任倩这个小辣椒也跟她在一个班上。不知道为什么,任倩就喜欢缠着她。班里的其他同学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目的,眼见任倩亲近她,都喜欢找她玩。搞得她挺无奈的。她只想安静的上上学,根本就不想跟同学玩什么游戏啊。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徐长卿说林旻跟她在一个班里,大家都松了口气。林旻这小子也是从云省来的,又是相熟的人家,跟徐长卿在一个班,两个人能做个伴相互照应着多少都能放心些。

    听到这话,张敏下意识的看了看徐定睿,只瞧了一眼,就知道这事是他想办法安排的。对唯一的闺女上学的事情,自家这个相公啊,到底不是嘴上说的那么不放在心上呢。

    说起上学,徐长卿莫名的想念远在云省的张翠芳。翠芳算是她来到这个时代交到的第一个朋友,是她能快速进入学生这个角色最好的伙伴。可惜他们现在身各一方。也不知道翠芳到底能不能如愿让盛家答应她继续上学。翠芳这么聪明,要是不能上学就这么做个只会种地忙里忙外的家庭主妇,真是太可惜了。

    突然换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学习环境,就算徐长卿一向觉得自己挺淡定自如的,乍一开始多少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完全不同的教材,身边不同的老师和同学,再加上满耳的京瓜片子,她总会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哪儿。大家明面上对她是不错,时常指点她,不过她向来敏感,多少还是能够感觉到私底下大家是看不起她的。

    对这些暗地里鄙夷的目光,她向来是一笑置之的。反正是素不相识,根本就没有什么了解的同学,她做什么要把别人的看法放在心上呢?反正只要大面上能过得去就行了。她又不是钱,大家都会喜欢她的。有任倩的帮忙,大家总不会真明面上为难她。

    她现在已经上初二了,只要再熬到上高中,就不一定还会跟这些同学在一个班了,何必计较这些呢?反正也就一两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第五十一章

    “长卿放学啦。”

    “是啊。陈大妈您这是要去买菜啊。”

    “对啊。这不你国庆大哥晚上要回来,我就去看看有没有熟食。”

    “那您早点去啊,可别去迟了买不到了。”

    背着军绿色的御宅屋,徐长卿刚走进胡同口,就有相熟的大娘跟她打招呼。搬到这儿怎么也有好几年了,即使再不善交际,徐家跟左邻右舍也相熟了。这个胡同住着的基本都说老北京人,不过大家并不会看不起从云省来的徐家,相反还颇为照顾徐家人,彼此之间你有好吃的送了我家,下次我家包了饺子不忘端一份给你们家。倒是让徐家人的思乡之情淡去了不少,渐渐开始适应城市生活了。

    转眼五年过去了,在北京这五年,她算是见证了这个城市的不断发展。刚来的时候,买什么东西都要票,每次去买东西,供销社和国营商店里的营业员都是爱理不理的,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后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街上多了很多店。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好上了不少,平日里大家都会偶尔在小商贩面前买点好吃的给家里改善改善生活。

    她曾无意间听说过,现在国家政策宽松了不少。这几年知青返城的很多,好多人都没有工作,总不能这么多人都没饭吃吧,政府就规定了家里有困难的可以申请自谋生路,于是北京城里的街头巷尾多了不少个体经营的小店铺。多少改变了国营商场的垄断地步。之前陈大妈所要去买熟食的地方就是距离他们胡同不远的一个小食店。据说店主是祖传的熟食手艺,返城之后没有工作,就只能重操旧业了。因为是背靠着居民区,这价钱亲民的很。加上口味确实不错,这附近几个胡同的老百姓都喜欢在他们家买东西。每天到了营业的时间就会排着长长的队伍,要是去晚了,还真不一定能买到呢。

    要老主顾们来说,这家店的手艺比起北京著名的全聚德烤鸭也不遑多让了。毕竟全聚德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是高大上般的存在,一般的百姓家庭谁会去那里买烤鸭啊。家门口的店口味就不错。

    五年的时间,不仅北京变得更加热闹,徐长卿也从一个小丫头变成了窈窕少女。她自幼喜静,爱好的又是国画和刺绣这些不用动弹的,时间久了,她给人的感觉就变得跟一般同龄的孩子不一样,用徐长林某个无意间见过徐长卿的同学的话来形容,就是从古画中走出来的窈窕仕女。

    而且张敏和徐定睿的长相都不错,先天遗传,再加上后天不断的文艺熏陶,使得徐长卿整个人看起来很有书香气。徐长卿所在的班级和家门口,没少有那有别的心思的年轻人转悠,不过都被徐长卿的几个哥哥姐姐们给挡驾了,徐长卿自己却从不知道自己这么受欢迎。当然这其中林旻没少帮忙。

    徐定睿夫妻俩加上徐长林这个妹控,常常有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甜蜜与心酸。只要一想起自家女儿(妹妹)以后会便宜哪个臭小子,他们就有种想要揍人的冲动。

    这算是家有女儿的人家都会有的甜蜜烦恼吧。

    张敏倒是觉得还好,在她看来,女儿总是要嫁人的。他们又不能留长卿在家呆上一辈子,能有个人宠她疼她陪着她一辈子,真心挺不错的。

    要说这几年徐家最大的变化就是徐定睿夫妻俩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如愿回到云省,反而留在了北京发展。

    徐定睿本就是乡下土郎中,有不少实际的行医经验,后来又师从任老先生,习得一手好金针之术,还没毕业,就被北京各大医院疯抢。最后还是任老先生出面,帮他选了人民医院。他在医科大学读了四年,不仅加强了对中医的系统学习,对与中医完全不同的西医也学习了不少。即使毕业之后在人民医院工作了,他还报考了研究生,打算再继续学习。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