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高辣文 -> 回到村里种地去全文免费阅读

第160章 坏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160章坏了

    川内为盆地构造,山峦起伏,连绵不绝,植被覆盖面积广,高山巨石林立,这种情况下,很少会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等自然灾害,但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岁月的年轮,房屋地基下的泥土总会出现稍稍变化。

    所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村里流行起了修保坎,就是类似于堤坝的意思,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修,主要是修来维持房屋地基的稳固。

    修保坎所用的主料就是条石,这种条石约莫长一米左右,宽和高都是三十厘米左右,不需要太规则,只要求石料要好,用这种石料堆砌好保坎的外围,用泥土填充里面,然后等上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等泥土慢慢沉淀稳固,这时候就可以上面抹上石籽混水泥,这样就成了村民屋前的院坝,既然可以用来晒粮食又可以加强房屋地基的稳固程。

    而修盘山公路的时候所用的办法也是如此,遇到弯道或是坡比较高的地方,就用条石把外围堆砌保护起来,然后填充上泥土就可以了。

    设计师测量好地形后,用生石灰撒路线上,然后村民们就沿着生石灰的范围开始挖起土地来,石匠也纷纷就地取材,只要离得不远的大巨石都开采出来,后用来当条石。

    另外还把镇上所有的骡马队伍都请来了,所谓骡马也就是马和驴子的杂交,这村里很常见,川内的地形不合适养马,也不适合养驴子,但村民们对这种高大的骡马却是极为喜欢,虽然比起速不如马,但却比马儿高大强壮,虽然其耐力不如驴子,却又比驴子能负重。

    骡马适合山道上运输,所以这运输水泥、沙子等等就交给骡马队伍了。

    老农们挖土,半大孩子和妇人们负责挑土去填充,而年汉子们就负责抬条石把保坎堆砌出来,乡村公路其实修起来也方便,等把主路修好后,这时候就需要沉淀,然后公路两边撒上石籽,这种石籽约莫婴儿拳头大,撒上石籽这是为了防止雨天公路打滑凹陷等等。

    如果乡村公里上没有石籽,这道路就承受不了车辆的重量,时间一久,两边就会陷落下去,一到下雨天就是一片泥泞,别说车辆,就是行人路上行走也困难,而往往车祸就是这么来的,因为两边一凹陷,小车过去的就会卡住底盘,所以就只能左右盘旋着走,这来往的道路就不规律了,转角处就容易引车辆碰撞等等。

    不过现这条盘山路有了唐老板的投资就不是问题了,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纷纷上马,配合着村民大步往山寨上行进,这是要修水泥路呢,比下面的主公路质量还要好。

    当然,路上所占用的土地也是需要赔偿的,虽然没有城市占地那么夸张,不过其价格也让村民们相当满意,自然干劲十足,很多村民都巴不得能占用自家土地呢。

    三天后,方摘玉米的行程终于告一段落,这样起早探黑的干下去就是铁打的汉子也顶不住啊,这十来天,方一共帮亲戚们挑了一万多斤玉米回来,而且大部分情况都是只管运输,每天也补充了大量的肉食,就这样,也感觉身体虚,下盘已经不稳了,不休息,怕真得会给累出病来。

    心里也就加佩服哑巴了,看看别人,一个人就能搞定八千斤。

    说到这里,也必须要提一句:村民们都病不起

    村民们因为每天劳作,虽然吃肉的时候比较少,但川内喜欢用猪油炒素菜,而且还有保存油窖肉的传统,也就是把煮好的肥肉放进油缸里,油里面还要撒上些许盐粒,这样这种大块肥肉就可以和猪油一样保存很久,甚至一年的时间。又或是把煮好的肥肉先切片,然后油锅里过一下,放进油缸里保存,到时候要吃了,拿出来蒸热就可以,但是这种肥肉嚼劲十足,村民称为扯扯肉,早些年是村里孩子喜欢的。

    还有每年都有杀过年猪的习惯,会熏制大量的腊肉,这样其实村民们每天都可以吃上些油荤子,但也仅仅只是一些而已,村民们很少买鲜肉吃,说通俗点身体一直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这样一来,村民的体力虽然得到了补充,但又因为常年劳作,生病了又喜欢用些土方子,除非实疼得受不了,这才去医院检查,而到了这个时候往往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

    这就是平时无大病,到了年老的时候往往容易生出大病来,这时候一场大病少说要几万,多者十来万,甚至几十万上万,村民们又如何治疗得起,一般情况下都是随便吃点药把命掉住,能拖多久是多久,什么时候走了,也就认命了。

    其实很多大病年轻时调养之后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是现阶段村里对于自己的身体都不重视,但说到底还是农村的医疗水平太差了,镇上连结石都打不出来。

    你要问一个老农上次检查身体是什么时候?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从来都没检查过

    川内偏僻村里的五保户,也就是孤寡老人一个月可以领八十几块钱,过年的时候政府也会送些礼品,如被子补品等等,但一年还不到一千块钱可以干什么?恩,也足够感冒的时候去打几次点滴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村民们太节约了,好比镇上,一个每天以捡烂菜叶子,烂水果为生的老人,其走了之后,或许都有好几万的存款,不是这个老人不知道这些钱可以买很多吃的,喝的,用的东西,只是他真的舍不得花出去啊,宁愿自己苦一辈子,也有把钱存下来留给后人。

    这里的“走了”是村里对人“去世”的称呼,村里很忌讳说某某人“死了。”一般都用“走了”来表达。

    还有村里有一个很无奈的传统,就是不管家里如何穷困,老人们去世之前都要准备点家产,用来分给后人们,而很多时候,老农弥留之际,躺床上都起不来了,这才把自己箱子下面藏了点钱等事情说出来,然后把儿女们叫到床前分出来,也只有这样,节约了一辈子的老农才走得安心。

    方的爷爷当时得到的家当就是两块大洋,也就是银元,有孙小头,袁大头,清朝龙等等,五个儿子分两块,女儿一人一块,等儿女们都分到财产后,老人当时走的很安详……

    某春/晚的小品里面有句台词是说:“人一生大的悲哀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其实村里却恰恰相反,“人活着,把钱花完了。”这才是真正的悲剧,老农走的时候也很难闭上眼。

    想到这些,方不由得有些惆怅,心里感觉堵得慌……

    “方,你想什么呢?”素芬的声音传来。

    回过神来方出声说道:“没什么呢,对了,我打算把村里到镇上的客运承包起来,你觉得怎么样?另外打算公社办一个诊所你看怎么样?”

    村里其实有一个诊所,但是其医疗条件还是算了,和广大医院一样,进门甭管什么病先把点滴掉上说。

    另外关于客运就蛋疼了,村里到镇上总共只有三辆巴车,也就是核载19个人的那种小班车,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其车上一般只有个座位,后一排就占了五个座位,靠前一排左右两边各两个,其余的空间都是留给村民们用来站的。

    到后,一辆这种小班车拥挤上五十个村民也是正常的事情,往往连车门都关不上,美其名曰,这样比较凉快。

    到镇上的车费是三块钱,稍微远一点是四块钱,贼贵,而且只有赶集日这三辆车才出动,下午五点是后一趟,过了这个时候村民要回村里,要么选择走上两个小时的路,要么花钱打辆摩托车,价格十二元钱左右一次,如果是面包车,价格是摩托车价钱的三倍左右。

    而不是赶集日那天,巴车只跑上午,也就是午一点是后一趟,过了这个时间镇上就没有班车回村里了。

    到了现2012年,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村民赶集是靠走路去的,去的时候还好,只是一个空背篓,回来的时候购买了大量的东西,背着个比较重大背篓走上两个小时,只为节约三四块钱,真的很无奈。

    还有这种巴车几乎都是那种城市里淘汰下来的,脏、旧、油烟味大、轰隆声响,安全性能很难保证。

    城里无论是公交车,还是客车,都有规定的使用年限,或是八年,或是十年,或者是时间还短,超过这个年限这车就不能城市里上路了,但这些客车现怎么处理?呵呵,后这些淘汰下来的车就到了这种偏僻的农村。

    村里读书的儿童也是坐这种淘汰客车到镇上读书,一辆这种二手老巴车也就两三万块钱而已,或许价格还低,实没什么安全感啊,

    “方,你怎么又走神了我觉得,承包客运也可以啊,不过开诊所干什么,公社旁边不是有卫生站吗?”。素芬的声音传来。

    方笑道:“那卫生站你又不是不知道,几个病床的被单一个星期都不见换一次,掉了盐水的瓶子随意就扔到窗户外面,总共就一个老医生,护士都是大妈级别,除了治治感冒烧还能干什么。”

    素芬想了想说道:“也是呢,而且还贵得很,去年我老汉重感冒去掉了两天盐水,就收了两多呢。”

    方笑道:“恩,那我现就去城里一趟,搞点钱回来,干脆现把客运和诊所办起来算了,早点忙完也好清闲下来。”

    素芬疑惑的问道:“你现还缺钱?你挣的钱村里估计几辈子也花不完?”

    酒厂的事情近村里都传疯了,方也详细和素芬说了一下,关于唐老板具体投资了多少也没有隐瞒,完全没这个必要。

    方出声道:“呵呵,唐老板的钱是投资了进来,但现是我自己的私事,说唐老板投资的钱只能用酒厂建设上面,只有等酒厂赚钱了,到时候我才能分红。”

    “这样啊。”素芬也不怎么懂。

    “恩,不过现猴儿酒不是出来了一部分吗,半个月前就送了一些到蔬菜店里,没想居然没卖出去,我这次是打算去骗,恩,去赚点钱回来,有了资金把客运和诊所办起来。”方解释道。

    “好啊,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事情顺利话两三天就回来了。”方想了说道。

    见女人有些落寞的神情,方又笑道:“等农忙过了,我们就出去旅游一趟。”

    “去县里?”

    “对啊,县里真的很不错。”方笑道,说完,见女人一脸的郁闷,连忙出声道:“去外面转转,顺便去看看外面达的农村是怎么建设的。”

    “这还差不多。”女人总算露出了笑容。

    方摇了摇头,看了看手表,又到了接王晓燕的时候了,当下又火速下了公路杀到镇上,没想这次却遇到了点意外情况。

    医院门口居然没见到女孩的身影,一般情况下,医院都是准时下班的,而且今天也不是女孩值班,往常这个点早就这儿等着了。

    连忙挂了个电话过去,一下就接通了,却不是女孩的声音。

    “你就是方站长,我是王翠华,你现有时间到医院三楼来一趟吗。”

    方一听声音就知道坏了,“恩,这就上来。”王翠华也是王晓燕的姑姑,镇上心医院的副院长。

    下了车一边走着,一边思着过会应该怎么应对,说真的,对王晓燕他充满了好感,但是现素芬家里,这二十多天却让他又多了分牵挂,自从素芬到了家里,说难听点,就是扫帚倒了也不用他去扶一下,就别说煮饭洗衣服了,如果按照村里的标准,素芬就是那种难道一见的好媳妇。

    但现两个女孩,取舍之间,他始终下不定决心,所以才一拖再拖,量保持现状,难道现就到了要表态的时候了吗。

    一直到了三楼,也没考虑出一个头绪来,女孩的房间门虚掩着,方之前也来过一次,粉红色一片印象极为深刻。

    轻轻扣了下房门,里面就传来王翠华的声音,“是方站长吗,进来。”

    一进门,就见女孩掘着嘴一脸委屈的坐床边上,王翠华四十来岁的年纪,短,穿了件八大褂,人显得很干练,此时正坐书桌前,手上拿着的正是女孩的手机。

    “王院长好。”王翠华是副院长,称呼院长也恰当,体制内就是如此,往往会把副字去掉,不然就容易得罪人,当然也是要分场合的,里面的弯弯道道实太多了。

    ( 回到村里种地去  p:///2/2126/  )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