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都市言情 -> 倾君策,隐身贵女全文免费阅读

倾君策,隐身贵女_分节阅读_12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沈容出门了。

    沈宝卧床休养了几日,勉强能下床,在小钏、小链二人的搀扶下,出了漱玉阁,一出院门,望到不远处的仪方院,心里头堵得慌,“从北边走。”

    “姑娘……”

    沈宝恼道:“你们不怕吗?不怕鬼上身,你就往仪方院去,石氏可在那里头镇着呢,谁晓得她什么时候发作……”

    小钏、小链一阵心慌,垂首跟着沈宝饶了大半个后花园才到了佛堂。

    老太太大病一场后,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半倚在榻上,手里转着佛珠,佛堂周围到底贴了符,没有一千张,八百张绰绰有余,就连窗户上也密密地贴了无数张符。不知道的,还以为进入哪家卖符的道观。

    沈宝福了福身。

    老太太有气无力地打了手势,“坐罢!”

    沈宝坐定,问道:“祖母,还有几日大姑娘就要出阁了。”不知何时起,沈宝亦不再唤沈宛“大姐姐”,而是改唤“大姑娘”,她想:自己与大房的姑娘到底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李氏没了后,大房的姑娘与她越发生疏了。

    老太太道:“潘氏是个没出息的,上回被吓,乖乖拿出五万两银子又添了二千两给她置嫁妆。早前说要置一百二十抬,前头多婆子来递话,说置了二百四十抬。”

    如此大手笔的嫁妆,沈宝瞪大眼睛:“二百……四十抬!”都有些结巴的,这得多少银钱,居然如此厉害,她怎不是从潘氏肚皮里出来的,如果是大房的嫡女该有多好。

    珊瑚与琥珀都在石氏灵前发了誓,再不敢打害大姑娘姐妹的主意,接过话道:“老太太,大太太不敢不拿出来,就说二太太在阴间受的那些罪……各是各的,旁人之物贪不得,活着时不受罚,这死了也要补上的。”

    沈宝的后背发寒,她四下里张望,抱紧了双臂,“祖母是不是寻了道士来?”

    珊瑚又道:“大太太前几日特意去了报国寺,连住持方丈听说后都没法子,说这种冥仙,半人半鬼,超脱六道轮回,最是不能对付,非妖非魔,非鬼非仙,只能敬畏,不能开罪,让我们府里好好孝敬,待三年期满,她会自己离开。”

    沈宝近乎惊呼“三年”,这得多漫长的岁月。

    琥珀道:“四姑娘,不敢不敬呀。今儿府里有下人传,说伍婆子的儿子死了十几年了,得了先头太太的提携,在阴间做了鬼官,手底下管了好些个鬼兵,风光体面得体,就连潘家仙逝的老太爷都得敬着他。大家还说,活着是你许是奴仆,到了那边,也许就做官了。”

    这话,是画菊传出去的。

    画菊到底年纪小,经不住那些好事婆子的追问,就说出去了,人言的力量巨大,琥珀去大厨房给老太太煎药,正听到大厨房的管事婆子与其他各处的管事婆子在那儿议论,因着这儿,大家就更敬畏了,还说“我们府里就有仙,往后不会去庙里了,就在府里烧香祭拜!”

    “我说伍婆子,怎么跪着求着要进仪方院,原来人家有好处。”

    “唉,听说阴间和阳间也差不离,也有皇帝、官员,她儿子当了鬼官,等她百年之后,也是极体面风光,来世定能投个好人家。”

    “没瞧今晨出门,伍婆子打扮得跟个妖怪似的。”

    “啧啧,还搽脂抹粉儿了。”

    老太太不敢反驳,因为她一反驳,珊瑚、琥珀两个就劝她,还劝她与石氏认错,得到石氏原谅,说得煞有其事地,说哪些婆子的香烛点不着,认了错就点着了,还能道出姓名来。

    提到石氏,老太太又气又恼,却不敢发作,她是怕惊了石氏出来,这石氏死都死了,还回来守她幼女,老太太就恨不得一把火将仪方院给烧了。

    潘氏受了惊,潘家三房太太得了消息上门探望,提议请道士驱邪,首先被潘氏给否了,“问过报国寺的住持方丈,说她驱赶不得,只能好好敬养,平日不惊着她,她就不会出来。”

    “这可得三年呢……”

    “三年就三年罢!她又不是不走,不过是三年后才会离开。”

    潘家三位太太先是称奇,后又生出敬畏之心。

    沈家到底没请道士和尚来驱邪,只是老太太、沈宝、沈俊来及潘氏都不敢近仪方院,总觉得那地方太过晦气。

    潘氏亦不许沈宜往仪方院去,生怕石氏报复到她孩子身上,沈宜原是好奇,听潘氏说得吓人,也不敢去了。

    老太太想着潘氏许是被吓怕了,想到李氏每日要喝下一万二千两银子熬成的银水,偏这银水不增不少,天天都要承一遍苦,再不敢打沈宛姐妹的银子,也支字不提石氏留下的家业之事。

    沈宝问道:“祖母,那三哥是不是过几日就要抵京了?”

    老太太提到这事就是一肚子的气,她原想与潘氏借银子,可潘氏说手头没有,又说沈宛给的五万两银子她不敢贪一两,还往里头添了二千两进去,潘氏还与她叫穷。

    老太太只是打消了念头寻沈俊臣拿银子,沈俊臣也只说家里没有,沈俊来倒是在外头跑了一遍,最后由老太太做主,为了凑到银子打算娶商贾千金为填房,这回定的是京城安定县首富李家嫡长女李金花,对方倒是承诺了陪嫁三万两银子的嫁妆,可这银子要等李姑娘嫁进沈家才能有。

    沈俊来如果去恳求,这银子还是能借出来,可他想到沈宾做的那些事,又听沈俊臣分析了厉害,总觉得这儿子会有碍他升官,那种成了废子的儿子,救回来作甚?他想要儿子,随时都能生,在大房二姨娘传出有孕后,沈俊来的两个通房都有身子了,沈俊来就越发不看重沈宾,一心想早娶了李金花过门。

    老太太轻叹一声,“你父亲凑了二千两银子,我这里能凑六千,宝儿,你那儿还能凑出多少来?”

    沈宝当即回道:“要救三哥的赎银,怎让我出?”

    “你不是他亲妹子?”老太太的语调无端多了三分犀厉。

    她待沈宝不好么?沈宾出了事,最该急着救人的就该是沈宝才对。

    沈宝咬了咬唇瓣,想拒绝,却又不能,心里一阵肉疼。

    老太太道:“把你屋里的银子拢拢。”

    “祖母怎不找大伯凑银子?”

    沈宛出阁,光是嫁妆就备了五万又二千两银子,现在要救沈宾,不是该寻最有钱的沈俊臣想法子。她就算把所有的首饰都给卖了,最多也就是二千来两银钱。

    老太太气得胃疼,自打接到消息,浑身都不舒坦,沈宾是二房三个嫡出孩子里最聪明、机灵的一个,却被李氏生生地给拖累了,“你大伯还不是大太太管着,大太太的银子都给大姑娘置了嫁妆。”

    “她置这么多作甚?”

    老太太不快地命令道:“把你屋里值钱的东西都取来,能凑多少凑多少。虽说要二万两,可家里把能拿的都拿出来也算尽了心。”

    沈宝百般不情愿,回到漱玉阁,挑了不喜欢的首饰。将最喜爱的、最值钱的留下,应付一般地抱着盒子,绕过仪方院去了佛堂。

    老太太见她拿了首饰来,“还是亲生的用心,你瞧大房,一个个都置之不理,让人心寒啦!”

    老太太让珊瑚去把首饰换成了银子,拿回来的也不过一百八十两银子,还差了许多,“去大老爷那边问问,就说我们凑了八千多两,问他能拿多少出来。”

    沈俊臣听说后,知是潘氏不想管,拿了手头的三千多两添进去,在听说阴间对阳间贪官死后灌银水的做法,沈俊臣还真有些怕了,但他现在在礼部,也沾不上银钱。

    老太太凑了银子,令沈俊来去赎沈宾。

    *

    沈宛的出阁吉日渐次近了。

    石美金那边递来话,说是备了五百多台。

    四月二十六,皇帝再下恩旨,封沈宛为“和美郡主”,以大周郡主之礼出阁,另赐大周皇宫圣物:一对玉如意,郡主所戴的凤凰金钗等。

    四月二十七,太后、皇后及四妃的添妆礼就到了,竟有八抬之多,太后赏的是郡主身份的凤袍;皇后添了一套凤凰头面;四妃或赏华美的衣料,或是内府制的宫袍,又或首饰等。

    赵硕、赵熹两人纠结着将“石美金”添的嫁妆是送入沈府,还是在出嫁时,从半道加入进去,突地就听到蓝锦来报,“沈府闹鬼”。

    赵硕错愕地看着赵熹。

    赵熹笑道:“世间所有的鬼,都是人扮的。”

    蓝锦连连摇头,“沈府上下都说这不是人扮的,是真的鬼,还是鬼仙,说是大房先头太太做了鬼仙,还在阴间的什么忘情司当差,是个鬼官,很厉害的样子,她能调遣小鬼,现在魂魄就藏在仪方院,在沈家五姑娘身边守着,说要护五姑娘三年……”

    赵熹不信。

    赵硕却是好奇,“这怕是沈家人编造出来的吧?”

    蓝锦摇头:“不像是编造的。属下盯了沈府一整天,沈家的四姑娘离仪方院远远的,老太太更是不提仪方院,都不许五姑娘去给她请安,就连大太太也免了五姑娘晨昏定省,大老爷、二老爷都不敢近仪方院。

    府里的下人说得很认真,说是真的,因为府中婆子丫头们听说后,都前去仪方院祭拜,那些背里做过伤害大姑娘姐妹的下人,就点不着香烛,必要认错赔礼才能点得着……”

    赵熹一笑置之,莫不又是小狐狸闹出来的,只是她这又是何意,莫非是为了过她的清静日子,沈宛远嫁,她怕保不住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先震住了沈府老太太、大太太等一帮牛鬼蛇神。

    定然是小狐狸!

    为何说三年,而不是五年?

    上回,她直嚷嚷不下注,可最后还是被她猜中,又赚了一笔银子。

    连带着二皇子、九皇子也赚了一笔,只是这两位皇子闹的太大,跑到对方的大赌坊狠狠下注,最后是半斤八两,险些没让大赌方给赔死。玩了一场,彼此也没算得了好,不过是大赌坊的赚头都被他二人得了去。赵熹也赚了一笔,他却不是在二、九皇子保护伞下的大赌坊,而是万财大赌坊,这家的后台可是肃王府。

    两位皇子不敢开罪肃王,都在对方赌坊下狠手的买,随道把三发大赌坊给买破产了,两个人还商议着如何瓜分大赌坊,这可是六皇子的产业,这摆明了就是联手整六皇子。

    六皇子吃了个天大的闷亏,却不敢发作,更不敢赖账,只说发发发是真没钱。

    赵硕道:“几百抬添妆怎么办?要入沈府么?”

    蓝锦答道:“八王爷,属下在沈府还听说一件奇事,说是二房的李氏死后,因她生前为了一万二千两银子的家业害死了大房的二爷,现在每日都要被阴间小鬼灌下一万二千两银子的银水,日日煎熬,她直喊不喝了,不贪了。

    可阎罗却说‘你们这些俗世凡人,得了一千两,就想得一万两,为了银钱,不惜害人性命。生前嫌一万二千两太少,死后却嫌多了。’还说,在阴间,但凡是贪官,生前贪了多少,死后就要把多少银水喝完,偏那银水不增不减,永远都不会少分毫,天天都要喝,苦不堪言,人人生前嫌少,死后却嫌多,着实是贪得越多的,这银水便喝不完啊……”

    赵熹觉得这件事倒可以做文章,若传到天下,足令那些贪官有所收敛,你生前贪多少都觉少,死后就让你喝银水,那时你就觉得太多。

    “八叔倒不妨将添的嫁妆尽数抬入沈府,就算闹大些也不怕,这是石家的脸面,也是沈家大姑娘的脸面。有了这件事,沈家大太太、老太太都不敢贪她们姐妹之物。”

    赵硕道:“如此,明日一早,我就把几百抬嫁妆送去,还有一百万两银票。”

    沈宛身边有沐风沐雨二人,到了沈宛手头,赵硕也是不惧的。

    夜里,赵熹正准备出门,蓝袍来禀:“三皇子殿下,大周二皇子到!”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