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都市言情 -> 嫡女楚晴全文免费阅读

嫡女楚晴_分节阅读_8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楚晞信了,再往后就不那么排斥,尽心尽力地伺候太子。

    谁知道不到两年太子就厌了,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画威胁她,“只要你传出去半点风声,这些画就立马送到百媚阁。”

    楚晞有苦不能言,只能诺诺地应着。

    而楚曈却是*给方平的。

    当初方静与孙月娥联合着算计楚晚未能成功,这次太子索性把主意打在楚曈身上。

    楚曈失了身,不嫁给方平又能嫁给谁?

    只要两家结成姻亲,楚溥就不会置身事外。

    孙月庭是不同意的,以前两次的经验来看,这样做只会激怒卫国公府,并无裨益。

    可太子被猪肉迷了心窍,而方平又是精虫上脑,两人筹谋着成了事。

    藉此孙月庭看出太子只会靠利用算计女人,这样的人怎可能当上一国之君,就暗地里开始寻找后路,故而与三皇子接上了头。

    “我苦命的孩子啊,”胡姨娘听罢,一屁股坐在地上捶着双腿嚎啕大哭,“这杀千刀的,这么点年纪怎能下得去手啊,活该就要天打雷劈啊。”

    楚晞跪着乞求她,“姨娘别哭了,传出去女儿真就没法做人了。”

    现在外头没传开,她们就只能自欺欺人地当作没这回事儿,可这张纸要是被胡姨娘捅破,她们真是没有活路了,就算去家庙清修也成了好去处。

    胡姨娘岂不知这个道理,哽咽着收了声,母女三人偎在一起,不免又将楚晴骂了个狗血喷头,“真是个克星,从回京都就跟她相克,这次合该她被那畜生糟蹋,怎么就落在晞儿头上?一定要让她生不如死才能解心头之恨。”

    楚晴自然不知那母女三人对她的诅咒仇恨,她给楚澍与楚晟做好衣衫本打算再帮沈琴绣条猴儿捞月亮的帕子,就听到楚景带来沈琴没了的消息。

    纵然心里早有准备,可乍乍听到这个噩耗,楚晴仍是愣了片刻,泪水才如开了闸的洪水般喷涌而出。

    问秋也觉得可惜,才刚十岁的姑娘,平素又那么乖巧可人,竟是如此短命。

    陪着楚晴哭了片刻,终怕她伤了眼,便温言劝解着,“姑娘莫太伤心,沈姑娘这一去未尝不是好事,本是活泼玩闹的年纪,她却天天躺在病床上,喝不完的药遭不完的罪,倒不如就此解脱了,兴许到那世还能见到沈太太,母女俩得以团聚。”

    她们团聚了,那沈在野呢?岂不只剩他一人孤苦伶仃的,谁能陪着他?

    楚晴眼眶一热,只觉得泪水又往外涌,忙掏帕子拭去了,趁着冬欢端水绞帕子的时候吩咐问秋,“帮我准备素服,我想去吊唁阿琴。”

    问秋吓了一跳,可觑着楚晴脸色又不敢劝,给春喜使个眼色让她把春天刚裁的那件天水碧的小袄寻了出来,又取出条月白色的罗裙来。

    楚晴不忙着换衣裳,先洗了脸重新梳过头发,将发髻上的金饰都除了,薄施一层脂粉带着问秋到了大房院。

    明氏见她眼圈仍带着几分红,已猜出她的来意来,却不点破,笑着招呼道:“庄上刚送的葡萄,正好你来省得打发人去送了。”

    楚晴勉强尝了两粒,低声道:“伯娘,我想去沈家送沈琴一程。”

    明氏道:“你也知道国公爷发了话,这阵子府里的姑娘不得随意外出……再者,咱们与沈家并不沾亲带故,由你大哥代为吊唁表了心意也就罢了。沈家没有女眷招呼,你去实在不妥当。”

    “我,”楚晴才刚说出一个字,泪水又扑簌簌地落,哀声道:“伯娘允我去一趟吧?”

    楚晴自小就懂事会看人眼色,知道大人不喜欢爱哭闹的孩子,她见人就咧嘴笑,极少当人面哭,更遑论长辈已经拒绝的事情再去央求。

    明氏看着她无声地落泪,不由软了下来,叹口气道:“沈家停灵七天,出殡前一日去吧,人或许少一点儿。别耽搁太久,上炷香就回来。”

    “嗯”楚晴乖巧地应了,“我不会惹事给府里丢脸的。”

    过了两天,楚晴仍是带着桂嬷嬷与问秋去。

    一下马车就看到门前随风飘动的白灯笼,楚晴顿觉眼眶发涩,低着头进门绕过影壁,迎面就是竹竿搭建的灵棚,竹竿上挂着白幡,被风吹着呼啦啦地响。

    沈家本来在京都的知交故旧就不多,该来的前两天都已经吊唁过,这日却是没有旁人。

    沈在野盘腿坐在蒲团上,身上仍是一袭灰蓝色的衣衫,人瘦得脱了形似的,眼睛深凹下去半点精神都没有。

    灵棚正中设了香案,楚晴近前恭恭敬敬地上了三炷香,听到沈在野低声道,“多谢六姑娘。”

    那声音沙又哑,像历尽了千年沧桑般。

    楚晴心头酸了酸,眼泪立时喷涌而出,哽咽道:“先生节哀顺变。”

    沈在野起身长揖到地以示谢意。

    桂嬷嬷悄悄推了下楚晴,意即礼已毕,该回去了。

    楚晴却挪不动步子,默了片刻,问道:“先生以后有何打算?”

    “我已告了长假,准备带拙荆和琴儿的灵枢回乡安葬,”沈在野淡淡地回答,可抬眸瞧见楚晴大大的杏仁眼里蕴着的点点珠泪,不由愣了下。

    他十六岁成亲,十七岁当父亲,到如今已是二十又七,经历过情情爱爱的人,岂会看不出楚晴眼眸里的情意?

    她第一次来就紧盯着他教沈琴写字,眼里全是羡慕与眼馋,他心一软让她试写几个,她立时雀跃起来,眸光亮得就像天上的星子。

    沈在野辗转听楚景提过,楚晴自小没了娘,父亲又常年不在家,四房院只靠她一人支撑。

    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她父亲怎能抛下她不管?

    沈在野莫名地就有些怜惜她,对于她在信里流露出来的迷惘与困惑做了劝解。

    第二次她来,看着他的目光就多了些依恋与亲近。

    而这一次,沈在野有些不敢正视她的眼睛……

    抛去年龄相差太大不说,单看家世就不成。楚晴是卫国公嫡亲的孙女儿,不可能下嫁他一个无权无势的穷书生,何况他还是个鳏夫。

    再者,楚晴年纪太小,不曾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男女之情,对他更多的是女儿对父亲的孺慕之情。

    这一点楚晴不懂,可沈在野绝不会不懂。

    所以,他稍顿片刻,便道:“琴儿只六姑娘一个好友,这几天我抽空将琴儿的东西整理了一下,若六姑娘不嫌弃,就请收下,也算相交一场留个念想……”说罢亲自从书房搬出来一只箱子,“再说句不自量力的话,在下斗胆也将六姑娘视作女儿,此次回乡不知何时再回京都,以前的一些画作勉强还能入眼,一并赠予六姑娘聊作添妆之用。”

    楚晴“哇”地就哭出了声……

    ☆、第79章

    桂嬷嬷对明氏感叹不已,“沈在野真是位君子,言语坦荡行止有度,要是年轻上十岁,还没成亲,说起来也是一段佳话。”

    “那晴丫头呢?”明氏更关心的仍是楚晴。

    桂嬷嬷道:“在沈家哭了会儿,出来时就收了泪,一路都戴着帷帽并未被人瞧见,便是瞧见也说不出什么,来吊唁故人谁不得哭几场?”

    明氏叹口气,“这孩子心思就是重,回头让问秋她们解劝着点儿,这人与人的缘分,不管是父女也罢,夫妻也罢都是命里注定的,强也强不得……说起来晴丫头也十二了……”应该把她跟明怀远的亲事定下来了。

    明怀远金榜题名后听从家里人的意见,留在翰林院继续读庶吉士,还差半年就满三年,他心心念念地想外放,亲事能在他外放之前决定下来最好。

    楚晴倒没有再哭泣,只是觉得浑身恹恹地,稍稍用了点中饭就上床歇着了。身子虽累,脑子却清醒着,一点一点回忆起与沈琴相识相交的情形。

    初见时就孱孱弱弱气血不足的样子,走几步山路就得让沈在野抱着,平常也难得出门,沈在野在家,则父亲陪着她玩,沈在野上衙,就剩她跟母亲两个体弱的人相对。日子恐怕过得也很是寂寞。

    而自己,虽然娘不在爹不爱,终究还有明氏照拂,有几位兄长姐妹,再者还有周琳等好友,到底又比沈琴强许多。

    思量来思量去,眼皮开始渐渐发沉……

    仍是那片空茫的几乎漫无边际的蒲公英,金黄的小花、雪白的绒球还有碧绿的叶子,放眼望去宛如一幅美丽的画。

    田野尽头,依然是那个身穿玄色衣袍的人,迈着大步,不紧不慢地走着。风掠过田野,吹动他的袍摆,猎猎作响。他的衣袖灌了风,像是饱胀的风帆。

    一股慑人的威压扑面而来。

    楚晴本能地想逃,可双脚好似被钉在地面似的,动弹不得。

    眼看着那人渐行渐近,楚晴几乎能听到他脚上的麂皮靴子踩踏在地面上的“咚咚”声。

    终于,他来到她面前,双眼烁烁地盯着她。

    楚晴屏住气息,等着他说出“冉冉”两个字。

    出人意外地,他说,“六姑娘……我喜欢你,近日就请人去你家求亲。”

    “不可能,”楚晴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往后退了两步,不知什么时候,身后竟然变成了万丈悬崖,而她就踏在悬崖边上。

    岩石松落,她不由自主地跟着往下掉……

    “救命……”楚晴蓦地惊醒,又是满头满身地汗,中衣紧贴在身上,黏得难受。

    正要开口唤人,帐帘外面传来男子的声音,“姑娘是思虑过度,加上受了点风,汗发出来就好了,我再开一道纾解的方子,一日两次,连喝三日。”

    “多谢先生,”是问秋的声音,似是撩了门帘。

    纷杂的脚步声渐渐消失。

    楚晴舒口气,伸手去够床头搭着的衣衫,春喜在帐外低声问,“姑娘可是醒了,要不要喝口水?”

    “好,”楚晴应着,又吩咐道,“备洗澡水我擦擦身子,出了一身汗腻得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