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带着率土之滨混三国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章束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作教书先生一直是王玢世外桃源中的主职业,可真让他去教,他却傻了眼。

    怎么教,没有教材,难道真从汉语拼音教

    最关键的是他不懂繁体字的书写。

    如果王玢不管不顾全用简体字,定会引发一场文字战争,在这个识字就能做官的时代,推行简体字,他就是与天下士族为敌。

    想想还是算了,教他们简体字还不如让他们不学。

    真羡慕那些繁、简体都通的穿越者,更夸张的是两千年前的繁体字。

    王玢只能教他们学道德经与九九乘法表,会一点点文字即算数。

    诸少年皆隶属西河马丞辖下的美稷苑。

    汉代马政自汉武帝盛,自东汉以来,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内附,北匈奴远遁后,朝廷精减马政,各地马苑皆被废。

    唯有美稷乃匈奴政治中心,才没有被裁剪。

    少年们的读书的时间只在早晨跟晚间。

    少年们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王玢的心思却不在此,而是想怎样才能把少年们送来的束脩弄好。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

    “束脩”就是一束肉干,又称肉脯,有点类似现在的腊肉。

    盛夏季节,送肉脯不太可能,于是乎十几个少年每家都送来一头羊以表尊敬。

    十几头羊,光是吃食都让忧心,而且他也不会牧羊啊!

    王玢心里窃喜,不能种田,去牧羊也是一种乐趣。

    晨间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道德经第一段王玢刚刚教完,就到少年们去牧马的时间。

    汉朝的马政,一时有郡县各自的牧苑,二就是让边境农家自己养马。

    至东汉,朝廷允许士族养马,民家常以马耕作,士族出行随从往往都十数骑或数十骑。

    美稷苑自马政精减后,成为全国有数的养马牧场,美稷城附近的汉人皆是养马人,汉民皆以养马为业。

    少年们各自去喂马、牧马。

    “吃饭!”

    阿沅还是昨夜那般高冷,只是眼中的仇视少了许多,毕竟王玢真的会道德经。

    黄老道学虽然自汉武帝后日渐衰落,最终沦为相士及隐士,然对民间的影响依然很大。

    君不见,大贤良师二十年间拥有信徒百万,势力遍布青冀幽并豫荆徐扬八州,士族之人皆以请到大贤良师为座上宾为荣。

    相士襄楷,仅凭一句“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真族灭矣”就让冀州刺史王芬、故太傅、三君之一的陈蕃之子陈逸等人谋废立。

    等等,足见道士在大汉的影响力。

    王玢也知道自己做的过分,幸好这是在汉代,民风淳朴,如果在明清时,此女不是自杀,就是得被逼的嫁给自己。

    明朝大清官海瑞之女就因为接了一个男人送的馒头,就被海瑞活生生逼死,可见封建礼教的威力。

    话题扯远,幸亏不是明清。

    王玢感慨之余,又想如果真是明清就好了,说不定窦老媪会逼着阿沅嫁给自己。

    王玢想到昨天阿沅沐浴,可谓肤如凝脂,脸如敷粉。

    话说,她是用什么东西把脸弄黑的。

    “哼!蟊贼看什么,还不快吃饭。”

    阿沅端着一碗羊肉进来,便看到王玢那不怀好意的眼睛瞪得圆大,只盯着自己的脸看,阿沅不由俏脸发烫,怒哼一声,没好气的斥喝,接着把手中的碗重重一放,转身离去。

    王玢撇了撇嘴,看着阿沅那离去的身影有些发痴,那浑圆的臀部随着走动一翘一翘的,把王玢的目光吸引死死的。

    王玢自诩不是老司机,也不是处男,怎么突然对一个穿着破衣服的丑女有反应了。

    王玢摇摇头,把目光放在那碗羊肉上,这只羊就是窦老媪为胡封送的束脩礼。

    经过一夜,王玢的肚子早就空空如也,顿时用筷著加起婴儿拳头大小的羊肉块便啃了起来。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