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带着率土之滨混三国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五十一章林萌的重要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朔方给你吃,朔方给你喝,朔方给你唱道歌。”

    “吃在朔方,喝在朔方,住在朔方。”

    “朔方给你衣,朔方给你粮,朔方给你百年颐养。”

    ……

    光和二年春,并州大地陆续传出关于朔方的童谣,而饱受蝗灾、旱灾、疫病的中原百姓放下对故乡的留恋,开始向朔方迁移。

    原本王玢的目光只停留在五原、云中一代,如何搜罗汉民,可当西河,乃至北地亦有汉民来投时。

    王玢顿时想到如今的中原地区亦不好过,天灾人祸不断,今年又疫病四起,导致太平道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

    于是他就想用童谣,看能不能把中原地带的人骗过来些许。

    同时给一些往中原地区行商的商人些许优惠,让他们为之散播。

    童谣果然很强大,自三月份起从上郡、西河、雁门过来的百姓远超五原、云中。

    巨大粮食的压力让王玢不得不加大对西部鲜卑草原的收割,而西部鲜卑贵族已在遭受巨大损失后,陆续朝受降城而去。

    王玢跟西部鲜卑贵族的大战再一次酝酿,王玢在匈奴中招募精骑五千,全部装备汉军甲械,以郝萌及其麾下精锐充当军官,自己仅留孙坚三部步兵及张汛麾下一千余在朔方。

    其余四支兵马分别从高阙关、鸡鹿塞出,而后到受降城集合。

    系统兵马调动,王玢尚未觉得什么,可当匈奴五千精骑跟胡赤儿麾下的一千精骑调动时人吃马嚼所需的粮草极多,王玢不得不在各军事要塞里建造一个个仓库,就这依然需要随军运输一部分,王玢不得不又征发数千民壮跟随,这又是一大笔支出。

    王玢绞尽脑汁,想到小说曾写过把军粮交给商人,商人提前到各地购买,能极大缓解军粮运输压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王玢这才体会到这句兵法的精髓。

    虽然军粮所需甚多,运输也很麻烦,不过这并不需要王玢去操心,而是由长史吴秀去忙。

    吴秀之前在增山做汉胡交易、安抚胡民、招募流亡,把一个破败的城市三两年的功夫弄到定居万户的大城,内政方面的事可谓熟稔。

    李赟需坐镇朔方,吴秀则被王玢调到麾下任长史,其实王玢是想在攻下五原后,便重置朔方刺史部,自任朔方刺史,长史不是李赟就是吴秀。

    当然这个还有待商榷。

    整个朔方都在为王玢远征鲜卑的事而忙碌着,五原太守王智对其踏入自己的地盘视而不见,或者说正满心欢喜的等待王甫搞好献俘之事,自己好在官升一级。

    至于张奂被王玢麾下三千铁骑刺激到,回到美稷便开始练兵,仍以自己的儿子张猛及门生卫固为统帅。

    至于北地太守皇甫嵩,则再无越境动作,毕竟王玢已被朝廷认可。

    故此王玢才安心扫荡西部鲜卑,本不是被大量的玉符冲坏脑子,今年如此,王甫一死,王智必被撸下去,再来一个五原太守还不知道会怎样

    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王玢绝不能放过。

    此刻的王玢已经从之前的得过且过变得开始努力抓住每一个机会来提升自己。

    王玢的动作,鲜卑自然不会察觉不到。

    未必拓拔侩杀了好几个男宠,最后还是听从林萌的意见,将碍眼的轲比能跟宴荔游从北边招来。

    轲比能跟宴荔游被发配到西部鲜卑,他俩只有五千骑,可名号依旧是万夫长,再加上宴荔游平时的威望跟轲比能所代表的政治信号,许多不甘忍受拓拔侩残暴的小部落纷纷投在二人麾下。

    数月的光景,二人麾下又各自拥有万骑,甚至比之前还多。

    可二人却笑不出来,人多了,可甲械佩戴率却少了,战斗力自然也就下降。

    对于拓拔侩的召唤,二人又不得不来,毕竟拓拔侩是名义上的西部鲜卑大人,轲比能虽然是檀石槐派来的,拓拔侩不在明里下手,可战时就不一样了。

    二人乖乖的南下,并在南下时裹挟、吞并不少西部鲜卑的小部落,抵达受降城时已有三万骑。

    而平日被汉军突袭,逃至受降城的也有数万,加上拓拔部落的附庸及族人差不多有十万可战之士。

    但战斗力吗还不如之前随拓拔侩南下打草谷的数万青壮,故此拓拔侩非但没有一丝安全感,反而浑身不自在,仿佛下一刻王玢就会杀进他的老巢一样。

    “先生,汝可有妙计解吾之困”

    拓拔侩把林萌带回受降城,可没亏待他,汉女、府邸、奴隶、金银、牛羊一个不拉的都大量的赐予,搞得林萌一下从光棍汉变成小地主,因此对拓拔侩忠诚更高。

    管他叛不叛国的,起码老子在这能吃香的喝辣的,在汉境可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啊!

    林萌也曾在大儒郭泰门下学过几天的,因此绞尽脑汁的为拓拔侩出谋划策,可正面刚的情况,本就没多少阴谋可耍。

    面对拓拔侩一日三问的情形,林萌不由抓破脑袋也没想出好辙,毕竟水平在哪摆着。

    林萌已经从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