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大唐新史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二十章 上元节(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上元节自先秦便有记载,自汉文帝为庆贺扫平诸吕之事,出宫同乐,司马迁将其录入《太初历》后,元宵节这个称谓被固定下来。

    离上元节还有五天,可侯方与侯大宝却度日如年,不是为了等待过节,而是被侯老爷子和侯君集下令禁足。

    与公主传出绯闻也就罢了,毕竟侯老爷子心目中的唯一孙媳妇就是九江。可传出定亲之说就有些可怕了,公主嫁人叫下嫁,也就是说哪怕你祖宗八辈都是宰相,公主嫁过来都比你家高贵一级。

    定亲这个词语只会出现在成年公主身上,毕竟很快就能嫁过去,中途不会有什么变动。可这个词出现在两个未满十岁的公主身上就属于天大的灾难,倘若侯家平平安安等到公主长大到无所谓,可如果侯家遭了劫难,你让公主是嫁过去遭罪还是让皇家顶个背信弃义的名声选人另嫁。

    长安城内的谣言使得侯君集如同过街之鼠,这两日都在惴惴不安中度过,至于两个小的,不做出些惩罚来会叫别人说闲话的。

    侯大宝从宫中回来后,已经半个月没去看望九江,侯君集也整日不着家,想问个消息都难。

    禁足的时间持续到上元节,侯大宝与侯方实在闲的无聊,直接在房里捣鼓起元宵和花灯来。元宵这种食物还没出现在大唐的食谱上,之所以称为取的是元夕通宵之意,侯大宝想提前三百多年先把这玩意弄出来,送去给九江闻闻也行,弄个团团圆圆的好兆头。

    本想做素馅,可想起宫中那清汤寡水的饭食,一咬牙直接做成猪油芝麻馅。到时候直接用九江的名义送一车到掖庭宫,气死姓张的贱人。侯方说既然要送,就要大气,家里十几斤糯米面还不够自个吃的,吩咐桃子带两婆子到西市收糯米面,指着车上的钱说:“花不光不许回来!”

    侯老爷子看到车上不下三百贯,想要发火,得知这是要送宫里替九江买名声的,立马让路怀再雇一辆车来,把钱堆满才放行。

    侯方放下正在沾接的花灯,因为他也想帮永嘉树立口碑。炒香的芝麻磨成面,加上猪油和糖霜搅拌,有经验的王婆子甚至加了几勺桂花糖进去。屋外很冷,拌好的馅料摊平放木盒里不一会就冻成板砖,敲下来切成方丁,沾了水放糯米面里一滚,立马变成个小球,再沾水再滚,这次终于发胖了。

    王婆子比哥俩有经验,拿个筛子接木盆上不停的筛,一次能做出二三十个,效率和模样都比侯家兄弟用陶碗做出来的要好。

    既然定了方法,房里的老老小小都忙碌起来,桃子还没到家,十几斤糯米面就用得干干净净,侯老爷子招呼王婆子先煮一锅给众人尝尝鲜......

    上元节当天,侯大宝和侯方带着满载猪油汤圆的十几辆马车往皇宫驶去,按桃子的说法,满长安想吃到也是十天以后的事,两车铜钱的购买力,足够对长安糯米面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安福门那边扔了一车给将作监,毕竟被关到现在才放出来,连年终福利都没发一次。

    宫城永安门的守将看到侯大宝,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估计是在怀疑元宵的可食用性。侯方二话不说端出食盒,里边有几个煮好的样本,逼着守将吃一个试毒。怕是毒性太弱,守将把食盒里的元宵全试完才挥手放行,车队过完都没见他身亡。

    内侍省的管事没见过给太监和宫女送礼的人,尤其礼物长得像药丸子,拿起一颗就想往嘴里塞,被侯方拦下,解释说这是永嘉和九江两位公主见不得宫人辛苦,趁上元节找长安商贩做的吃食,要用滚水煮过才行。

    管事就听不得九江两字,一听就眼泪汪汪地朝里喊:“人都死绝咧,喘气的赶紧出来,这是公主给咱们谋的福利,你们这些个破落户算是享福咧!。”说完就先朝侯家兄弟跪下,哭得那叫一个凄惨。

    侯方和侯大宝拉了半天都没拉起来,里头涌出一帮子太监嬷嬷,朝着马车就下拜,边拜还边哭着念叨:“苍天没眼哪,公主那么善良个人,硬是被刺客给害了,如今躺床上养伤都没忘记自己这帮卑贱人,这是九天玄女转世哪!”

    眼见劝不住,侯大宝只能招呼车夫卸货,自己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