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骑马与砍杀大帝国全文免费阅读

第八十章 这个时代的会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李铮虽然继承了原本李铮的记忆,但他还未融会贯通原本李铮这个将门之子,自小熟读兵书所学到的战阵之道,所以李铮穿越而来打的那几战,都是偷袭埋伏等有些取巧,算不上是比拼实力和指挥技巧的硬仗的战斗。

    但现在已经过去快两年后,李铮已经很好的融入这个世界,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对军中老将的不耻下问后,李铮对于冷兵器时代的会战也是了解的够多,已经完全有能力去指挥军队与强敌打一场势均力敌会战了。

    在李铮看来,这冷兵器时代的会战,就如他前世玩的那些诸如和等类游戏一样,诸兵种中也是分位置的,只有几个位置默契配合,整支军队才能发挥出最佳战斗力,达到克制敌人的目地,而高明的统帅,就是能将各兵种完美的分配到最合适位置上的同时,还要准确把握时机,让各条战线上的兵种适时的调动,互相协助,互相掩护,完美配合,这是取得会战胜利的首要条件。

    一般来说,如大汉帝国、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这等步骑皆有皆强的国家和势力,会战时所结的阵形都是有固定形式的,就如类游戏中固定肉盾、控制和输出等位置一样,已经成为一个定式。

    会战所结的阵形,通常一共分为五个阵线,分别是轻兵线,突击线和后卫线,还有左右两翼。

    轻兵线顾名思义就是装备弓弩,投石索和标枪等轻装步兵所列的阵线,他们主要负责远程攻击,投射出漫天的箭矢等远程武器,杀伤敌人,或是扰乱敌人的阵形,降低敌人士气。

    突击线上一般摆着的是冲击重骑兵和突击型重步兵,他们是凿穿敌人阵形,突破敌人阵线的主力,是凶狠尖锐的攻击矛头,一般在轻兵线上的轻装投射步兵们,在与敌人对射中胜利,或是让敌人动摇,阵形散乱后,突击线上的冲击重骑兵和突击型重步兵就会立即发动一往无前的冲锋,击破敌人阵形,达到胜利目标。

    后卫线,是中军的最后一道阵线,更是整支军队攻防的轴线,在这条阵线上一般都是由装备长矛大盾的防御型重步兵构成,后卫线上的兵士因为装备沉重,所以一般固守一地,如果一旦前两道轻兵线和突击线上部队的作战失利,被敌人乘胜追击时,后卫线上的士兵就必须顶上前,挡住气势汹汹追击而来的敌人,而后前两道阵线上溃退下来的士兵,就能从容的在后方重新整队结阵,再进行反扑。

    至于左右两翼这两道阵线,通常情况下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防御,就是配合后卫阵线,以防御为主,防备敌人骑兵包抄,所以左右两翼配备的军队一般来说除了防御型重步兵外,还包括大量擅长近战格斗的陷阵骑兵,用于拦截敌人的骑兵包抄,第二种模式是进攻,配备大量速度快,冲击力强的骑兵部队,去迂回包抄敌人的左右两翼。

    这五道阵线就是冷兵器时代排兵布阵的定式,当然它也不像那些数学或是化学公式那样,不能有丝毫改变和误差,将领是能够在这五道阵线上因为所面对敌人的实力,兵种配比,地形等原因,实时去改变的,改变兵力在各条战线上的配比,甚至是调整五条阵线间的距离和位置,或是删掉一两道阵线。

    比如著名的“底比斯斜线”,就是不拘泥于常规定式的代表,当时的底比斯军队统帅集中兵力与自己的左翼,而后让兵力单薄的中军和右翼落后许多距离于左翼,这样在接战时,兵力雄厚的左翼就能先一步接敌,兵力较少的中路和右翼就能晚许多与敌人接战,这样做的话,兵力雄厚突击能力强的左翼就能先于敌人击败自己脆弱中军和右翼的功夫,击溃敌人的右翼,从而再包抄敌人中路,席卷敌人左翼,赢得战役最后胜利。

    而这一次李铮所面对的敌人北完部,就是不遵循五道阵线定式的军队,作为曾经投靠过突厥汗国,已经突厥化非常深的北完部,他们军队的编练和作战方式,都是遵照几百年前那支纵横欧亚大陆无敌手的突厥军队的。

    其实突厥化军队的样式跟他之前和之后的许多游牧民族军队差不了太多,就是重装骑兵和轻装弓骑的混编,但突厥人对其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改进,尤其是武器装备和阵形战法上的改进。

    如北完部这种突厥化较深的游牧部族中,普通部队中轻装弓骑一般分为两种。

    第一种被北完部称之为且普久骑兵,“且普久”在突厥语中意为掠夺者,其实就是强盗的意思,之所以这样称呼这种骑兵,就是因为这些骑兵特别的凶残,在正面作战中这些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