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地中海霸主之路全文免费阅读

一百二十九章、论最佳坑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相比维也纳政府的坚持,匈牙利独立党领袖奥博尼伯爵正悄然送走了英国人的代表,看得出来双方相谈甚欢。

    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在去年俄国人发起的冬季攻势中,已经重创了匈牙利王国,甚至还动摇了他们的国本!

    谁叫毛熊负责主攻的西南方面军正好挨着匈牙利呢不他们打谁保卫自己的家园,匈牙利王国就算是想装怂也不行啊!

    然后匈牙利人就打了一场本土保卫战,结果就是匈牙利王国损失了七层的野战兵团,还有大量的民兵预备役,顺带着还丢掉了一半的国土!

    虽然下半年同盟国发起的反攻,又把这些地盘收了回来,毕竟还是被毛熊祸害了一遍,经济损失无法估量,平民伤亡也是数以十万计。

    除此之外,俄国人在撤退的时候,还故意制造出了上百万的难民,给匈牙利王国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同时,匈牙利王国平时对少数民族压榨的后遗症也出现了,由于主力军团的损失惨重,让国内的其它民族看到机会,匈牙利政府的统治基础已经不稳了。

    此前的粮食危机爆发后,匈牙利政府要求维也纳政府的出资购买粮食资本家们的粮食也被拒绝了,让许多想要趁机想要大捞一笔的利益团体计划落了空。

    这种背景下,匈牙利国内对中央政府的不满已经到达了极点,本来就想要匈牙利王国脱离奥匈帝国-独立的奥博尼伯爵自然就跳了出来!

    他们和约翰牛勾搭起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地缘政治决定了这一切。

    俄国和保加利亚这两个邻居奥博尼自然是不敢招惹了,一个不好就被人家给吞的骨头都不剩了,与虎谋皮的事情他还是知道不能做的!

    剩下的他们选择余地就不大了,无非是在英法之间做出选择,显然现在法国人是没有精力管他们了,约翰牛这个四处伸手搅屎棍就成了他们救命的稻草了,不抓住都不行!

    只能说大家都不是省油的灯,南斯拉夫民族和保加利亚搅和在了一起,匈牙利人又和英国人掺和在了一起,本来俄国人也拉了一票小弟的,只不过人家被他们的胃口给吓跑了。

    ……

    自线战场,战况变得越发激烈了起来,兴登堡政府发现指望南线会战胜利然后和奥匈帝国联对付英法,是不可能实现了,还是早点儿干掉英法,再回头去南线擦屁股更加合适一些。

    1916年12月底,兴发起了索姆河攻势,和历史上不一样,这一次双方的损失都要大的多,德军获得了这次会战的胜利。

    可惜,这并不能改变大局,德国人虽然赢得了胜利,但是因为自身的伤亡太大,无力继续发起进攻。

    等了一天后,德国人的援兵赶来时,英法的援兵也抵达了前线,决战的最佳时间已经错过了。

    接着在1917年1月份,兴登堡政府发起了利斯河攻势,结局依旧,最终因为后劲不足,德国人的攻势被英法联军给挡住了。

    光这两次战役,英法联军就付出了近百万军队的伤亡,德国人也付出了超过五十万人员伤亡的惨痛代价,双方的伤亡比达到了惊人的1.8~1.9,在这方面德国人取得完胜!

    可惜战术上的胜利,无法改变战略上的失败,兴登堡政府制定的计划都只完成了一半,就无疾而终了。

    英法联军总司令官福煦元帅现在的日子不好过了,虽然他粉碎了同盟国的战略,但是光挨打不还手可不行。

    政府都已经把牛皮吹出去了,要在1917年结束战争,就算到时候无法让德国人投降,至少也要打到德国本土,才能给国人一个交代吧

    政客们可不管什么前线的实际情况,他们只是想要看到胜利,不管前线的伤亡有多大都无所谓,必须要发起反攻,反正他们有的是炮灰!

    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英法联军不得不采用最呆板的战术,向德国人发起反击,目的非常的简单,就是为了在声势上压倒德国人。

    虽然在军事上着种做法并不可取,但是在政治上这种做法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尤其是对英国人来说,他们才刚刚改募兵制为征兵制,这个时候持续传来不利的消息,伦敦政府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搞不好,民众还会抵制征兵制,那么对协约国来说都是一个灾难。战争进行到了现在,大家已经发现利用殖民地部队和德国人打消耗战,直接耗死德国人是不现实的!

    没办法,殖民地部队的死活大家虽然不在乎,但是将他们招募起来,训练完成再送到欧洲大陆,这也是需要成本的!

    最关键的是现在从殖民地征调一个师的部队,所花费的成本并不比训练一个本土师低多少;而从战斗力上而言,殖民地部队还比不上本土部队的一半,这个在经济上就很不合算了。

    战争初起,英法是财大气粗不在乎这点儿消耗,不过战争打到了现在,大家的家底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法国人东北部已经丢掉了十个省了,国内的工业已经遭到了重创,不得不挥泪大甩卖海外资产筹集资金,即便是如此财政上还是不得不依耐于财团和国际贷款。

    英国人也好不了多少,不要忘了除了自身的战争花费外,他们还在向保俄两国提供贷款。

    战争初起法国人也干过,不过随着国土的沦陷,他们不得不退出,将高利贷事业让给约翰牛来完成。

    不过约翰牛的家底厚实,现在战争才开始两年,他们的底蕴还没有耗光,不过节省开支也是必然的。

    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快速蔓延,现在各大参战国的货币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贬值,虽然表面上大家的工资都上涨了,但是物价涨得更快。

    由于大量工人应征入伍,广大妇女儿童被迫进入了工厂从事繁重的劳动,加班加到令人崩溃,但是收入却很微薄。

    各种生活必需品实行了严格的配给制,使普通民众大都生活在半饥饿状态下,这种情况在同盟国表现的尤为突出。

    本质上来说,协约国有海外贸易而来的物资补充,如果不是国内资本家们勾结官僚进行囤积居奇,他们的粮食还是够用的。

    但是同盟国就不一样了,就算是他们能够集中所有的粮食,也依然无法满足民众们的基本生活所需。

    这种背景下,政治家自然想要尽快结束战争了,于是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速战速决。

    2月16日,筹备已久的协约国联军从意大利地区向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地区发起了进攻,继西线、东线、南线之后,双方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战线。

    毫无疑问,同盟国面临的军事压力已经更大,尤其是奥匈帝国他们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从1916年冬季会战结束开始,游行示威已经成为了维也纳的一部分了,在东线会战获胜后曾一度中止,不过随着南线战局的不乐观,这一活动再次被发扬光大了。

    维也纳市长在给内阁的报告中写道:“民众正在被愤怒和绝望的情绪所支配,我不知道他们还能忍耐多久。我感觉我们现在发生在匈牙利的惨剧,即将要在奥地利上演!”

    (备注:这里是指1848年匈牙利大革命)

    接到这份报告的奥匈帝国首相利奥波德冯贝希托尔德并没有做出任何举动,因为他也无能为力,提起奥匈帝国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他的民族问题,实际这个老牌帝国的腐败问题,比民族问题更加尖锐。

    如果是老皇帝约瑟夫一世还在的话,凭借着他的威望,还可以让资本家们忌惮三分,可惜换了斐迪南二世就不行了。

    &nbsp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