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郑王天下全文免费阅读

第七十三章 应对之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黄昏,郑忽看着眼前泛黄成块状,硬邦邦的粟米饭发着呆。

    进入蔡国的宫室,郑忽比往日里还要小心,侍候蔡侯的饮食起居的侍女都要经过郑军严格搜查才能获得允许,至于宫廷中的男性,像乐师、冢宰之类的内官,连见蔡侯一面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那些侍御的宦官了。

    这种事,郑忽不得不防,忠君观念可是这个时期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观念之一。别说是此时,即便是后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哪个朝代没有愿意为皇帝赴汤蹈火,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忠臣孝子。

    既然已经设防,工作自然要做的严密细致一点,于是,郑忽只得以身作则,领着士卒啃干粮。

    干粮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已经不可考,但是,汉代的王充在其著作《论衡艺增》中讲到“且周殷士卒,皆賫乾粮。”

    由此可知,或许在周朝以前,古老的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这种能够保存较长时间且便于携带的食物。

    像《诗经大雅公刘》中有这么一句诗“笃公刘,匪居匪康。廼(nai)埸(yi)廼疆,廼积廼仓;廼裹餱(hou)粮,于橐于囊。”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关于行军干粮的记录,其中的餱粮就是所谓的干粮,从其本意也可推出一二,所谓的餱就是指吃过咸的食物之后引发的干渴和声音嘶哑。

    之前的人们用什么制作干粮,郑忽并不知道。

    但是在此时,人们大多以黍(黄米)和粟(小米)制作干粮,制作的方法也很简单,无非是蒸煮晒干。至于其中的滋味如何,反正郑忽是每掰下来一块都要蘸点水,送入口中之后还要灌一口水。

    这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就像是身处在仇人家里,谁又敢安然的享受着仇人的仆从送来的饭菜,即便是提供食材让自己做,大多数人对此也会心存疑虑吧!

    毕竟毒药不光有生药,也有熟药,所以,现在即便是喝水,郑忽都得先让蔡侯喝一口,这不是郑忽郑忽谨慎过头了,而是宫廷的中的侍宦是不可用常理来推测的。

    “公子要是吃够了餱粮,大可与蔡侯同案而食,不必与我等同食,而且卑下刚刚可看到了,庖厨处的膳夫为蔡侯准备的是稻饭!”说着,露出一脸的向往之色。

    郑忽看着陈戎那没出息的模样,心中好笑,不过,心中也确实为蔡侯的奢靡生活感叹。

    要知道,此时的稻米可不是后世沙漠里都能种的杂交水稻。在中原地区,稻米属于珍贵食物。

    这一点从后来宰予问丧,孔子反问了句“食乎稻,衣乎锦,于汝安乎”就可以看出,至少在孔子所处的时期,吃稻饭在北方是被视为和穿锦衣一样的高级享受。

    郑忽这个地主家的儿子除了在齐国时尝到了稻米的滋味外,回到郑国这么长时间也没吃过稻米饭,更别说陈戎这个小贵族之家了。

    将口中的干粮咽下,又喝了口水,郑忽决定要给陈戎好好上一课。

    “汝带领乡人去寻仇时,可是与乡人同食同住”郑忽面对着陈戎反问道。

    “是……可是公子乃千金之躯,怎可与我们这些粗人一样,况且……”

    郑忽打断了陈戎想要说的话,说出了一句令陈戎终身难忘的话,直到后来陈戎已经可以独挡一面时,依旧奉这句话为圭臬。

    &nbs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