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晋颜血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零七章 立军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谢谢好友书友20170903214322771的500大赏)

    杨彦当过老师,没当过中小学校长和政教处主任,没有在星期一早上向全校师生训话的经历,乍一见着下方黑压压的人头,也是头皮发麻。

    现代社会,尚有个主义约束着行为,可这时,能否活下来才是每个人需要对面的头等大事,他只要言行稍有不当,就不仅仅是被人轻视的问题了,而是人心离散,怕是走不到郯城。

    唱歌虽然能鼓舞士气,但是根本性的制度问题不解决,不描绘出一个美好的蓝图,不让人生出信心,充其量只是望梅止渴罢了,些许士气会很快散尽。

    “击鼓!”

    杨彦转头吩咐。

    一名荀氏府卫抄起棒捶,敲打起来。

    “咚!”?“咚!”

    “咚!”

    鼓声激越雄壮,自带威仪,杨彦一袭纯黑官服,面容不怒自威,一份肃穆的气息罩于场中,渐渐地,喧哗渐止,陆陆续续有目光望向杨彦,面孔也带上了一丝凝重。

    五十鼓之后,杨彦猛一挥手,鼓声立止。

    杨彦这才道:“诸位,某杨彦之,受命任东海国相,荡寇将军,假节督东海国诸军事,今率各位,往郯城就藩赴任!

    我知大家或惶恐,或不满,或生怨,或思乡,但事已至此,悔之无用,唯有砥砺前进,披荆斩棘,方能杀出一个光明的未来,于乱世中搏取前程,我丑话在前,凡有逃散者,全家皆斩。“

    杨彦锐目又一扫,他自己一袭两千石官服,环绕身周皆是披甲执戈之士,以及各部的赐姓者,凡是与他目光相接,不禁心神一颤,低下头不敢多看。

    片刻,杨彦放缓语气道:“诸位皆是随本将渡江北上的心腹之众,本将也不会带着你们自寻死路,所谓同袍同伍,性命相托,既同行北上,便莫问出身,俱作手足爱惜,今本将先定军制。

    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人只见霍去病封狼居胥之殊荣,却不见背后堆积着累累汉军白骨,自汉末以来,兵者愈贱,时至中朝,沦为寒卑,蔑称丘八,有功不赏,有过倍罚,一入军籍,世代为奴,此何等不公也

    本将今立制,自此军中,父子兄弟不必相依为军,废除世代为兵之制!“

    ”凡为兵者,功必赏,过必惩,虽行伍小卒,未来亦可领军一方,封候拜将,光耀门楣!“

    ”凡为兵者,不必如田间鄙夫,一应家用俱由公府承担,因阶晋薪,使每日吃饱喝足,专精兵事,其父母妻儿,亦给予田亩,令有所出,有才能者,公府召用,依事给钱米!“

    ”凡为兵者,战死沙场,由公府厚恤,赡养父母妻子,不强许妻与他人,奉其父母棺木,公府按月拨钱米,养子女至成年,将来若条件许可,聘师为其授课,教其读书写字,或为栋梁之材!“

    底下又起了小声议论,有人目中放出了精芒,显然为杨彦描绘的前景动了心,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尽信杨彦,毕竟空口白话谁都会说,再看队伍中的寒碜模样,携带的粮食只怕挨不过一个冬天,拿什么去赏赐,拿什么去养兵,又拿什么去抚恤

    杨彦看了眼荀华!

    荀华的心态与之前被荀灌强行差使大有不同,哪怕她自己对杨彦的话都不大信,也开声叱道:“你等莫要轻视,将军从无到有,崛起之速,自中朝以来可有他例将军以年数千万钱进奉东海王妃,岂能养不起区区一军且温公、卞公、荀公与数百世家子弟皆来相送,足见寄将军予厚望!

    你等燕雀之心,安能晓将军鸿鸪壮志“

    这话连杨彦听了都脸红,偏偏荀华一副义正严辞的模样,不过效果还是有的,毕竟送别的实情除了荀家人,谁也搞不清,即便是荀氏匠户,也因落在后面并不能了解太多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