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晋颜血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七二章 回娘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笃笃笃”

    荀华扣动门环。

    “谁呀”

    不片刻,门内传来了葛慧娘的声音。

    荀华笑道:“是我,荀华,受将军之命拜见稚川先生。”

    “啊,阿翁阿母,杨家郎君回来了,我说吧,等两日再回句容,果然没等错!”

    “阿母,杨家郎君反正就他自己和巧娘两个,不如邀来咱们家过年吧!”

    “唉呀,糟了,被听到了!”

    荀华听的清清楚楚,葛慧娘就象一只兴奋的鸟儿,在唧唧喳喳中,门打开了。

    葛洪、鲍姑与葛慧娘全都迎了出来。

    “拜见稚川先生,葛夫人!”

    荀华恭恭敬敬施礼。

    “咦杨家郎君呢,巧娘呢”

    葛洪和鲍姑还没捞取着开口,葛慧娘已四下里张望起来。

    荀华懂了,原来这个小娘子也是芳心暗系檀郎啊,不过她并不吃醋,只是笑道:“将军庶务繁忙,难以抽身,故托我把这辆马车赠予稚川先生,车内装有淮北特有的山珍,对了,巧娘也让我捎个话,向慧娘你问好呢。”

    葛慧娘那修长的眸子中,现出了显而易见的失望之色。

    荀华又道:“将军虽忙,却曾经说过,他日鲍老神仙成仙之日,必携巧娘往丹阳观礼。“

    ”嗯“

    葛慧娘眼神亮了起来,扯着鲍姑衣角问道:”阿母,好象明年年底,外王父就该成仙了吧“

    鲍姑暗暗叹了口气,这个女儿啊,杨彦之不在的时候,总是念叨着,分明是芳心暗系,看来是得把亲事定下来了。

    所谓夫妻同心,葛洪也略一点头。

    葛洪夫妻本没什么士庶之见,只是单纯欣赏杨彦人才难得,各方面也很顺眼,并不觉得把女儿嫁过去会辱没了自家的门楣。

    “如此甚好,届时我们会着人往郯城捎信给彦之。”

    鲍姑笑了笑,便与葛洪一起望向了那辆四轮马车,硕大的形体又让夫妻俩大为愕然。

    “这……车怎如此古怪四轮如何转身”

    鲍姑不解道。

    荀华笑道:“这辆车是将军琢磨出来的,虽有四轮,却灵活异常,且不颠簸,速度快,稚川先生一试便知。”

    “哦”

    一家三口纷纷意动。

    虽然古人的生活节奏很慢,坐个牛车哼哧哼哧慢慢跑也不碍事,但速度快点谁不愿意呢,况且四轮马车的车体又高又大,仅从视角效果上,就辗压牛车,再坐上去,看那边又矮又慢的牛车,能一样么

    葛慧娘笑道:“那荀华姊姊先进来坐坐吧,刚好给我们说说杨家郎君的事情。”

    荀华回头看了眼车队,摇摇头道:“不了,我还得去王妃和女郎那里,恐怕会耽搁时辰,要不你和我一起去吧,用过膳再把你送回来,如何”

    葛慧娘回头看向了父母。

    葛洪理解爱女的心情,挥挥手道:“去罢,别失了礼。”

    “嗯!”

    葛慧娘重重一点头:“阿翁,阿母,那小女就过去了,回来再和你们说!“

    ……

    “阿兄,阿兄,快点,再快点!”

    “好快,好稳啊!啊!啊!”

    袁耽刚一收到马车,就心喜不己,载着袁女正和袁女皇,勒马飞驰,到底是少年人,追求刺激,高速,要的就是心跳的感觉,不怕速度快,就怕不够快。

    杨彦送他的马车非常结实,也非常稳,铁木辐合轮子,轮底凹陷,内里填充皮革,可进一步减震。

    其实橡胶的来源不仅仅是橡胶树,杜仲树和产于两广的鹿角藤也可采胶,但前者的制取非常复杂,要用到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目前杨彦没这条件,后者的质量则要好过橡胶树中提取的橡胶,只是太远了,他暂时没能力把手伸到那边。

    这不是派几个人就能过去的问题,毕竟鹿角藤不能移植到北方,如果没法长期驻扎的话,毫无意义,因此只能暂以皮革代替橡胶,虽然会有磨损,可这车就是用来装逼的,不在乎成本。

    袁耽的两个妹妹,坐在车里,放声尖叫,他自己虽不至于大喊大叫,不过看着那一辆辆慢悠悠,哼哧哼哧的老牛车被自己一掠而过,尤其是车中射来的惊愕目光时,心里别提有多满足了。

    袁耽已经迈入了富足行列,因为有钱,他的家重新修葺了一遍,雇了些婢女仆役打理生活,交际也越来越多,这时就在想,该去哪里显摆呢

    “嗯”

    袁耽突然眼神一亮,正见谢尚垂头丧气在路边走着,于是勒住马匹,探头唤道:“谢尚!”

    谢尚抬起头来,见着神彩飞扬的袁耽,眼里现出了一抹黯淡。

    “哈哈”

    袁耽哈哈一笑:“谢尚,兄这车漂亮不这是杨郎特意托人从郯城送与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杨郎此情此义,及海深啊。”

    袁女正也问道:“谢家郎君,杨家郎君怎没赠你不该啊,杨家郎君与你也是莫逆之交,怎可能漏了”

    “哎”

    谢尚叹了口气:“赠了,与你兄这辆,一模一样。”

    袁女皇讶道:“那你为何不驶出来这车又稳又快,比牛车舒服呢。”、

    “别提了!”

    谢尚苦涩道:“杨郎着人赠车之时,我不在家,由大伯代收,待我回到家里,正欲一试,大伯却与我言,乃父以旷达闻名江东,你当继乃父之风,怎可为区区俗物心喜,况由奢入简易,由简入奢难,此车奢华,若被人见着,怕是有辱乃父清名。

    你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