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种田文 -> 山寺杏花之寻亲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婚夫妇的日常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宴席上,每个人都有开心的理由。

    有人为陈家村今日的富裕生活而高兴,有人为家里的孩子以后有了免费读书的地方而高兴,当然也有陈继勤和刘氏俩口子这样为有了孙子而高兴的。

    宴席上,他俩轮流和陈千山抱着孙子,一桌一桌地去敬酒。众人看了,无不夸那孩子长得好。几人听了,心里又是一阵甜蜜和骄傲。

    叶二妹怀孕期间吃得好,陈千山又从未短过她什么。这样一来,这个孩子在肚子里从未遭罪,因此长得特别好。像其他的孕妇,哪里有叶二妹这样金贵的。

    同样高兴的还是李三斤的娘家人代表。看着这令他们目瞪口呆的长宴,吃着精致的饭食,拿着陈继堂给的厚封,心里也李三斤高兴的同时,也开始羡慕起来。

    啥时候,他们李家村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由于早早地便被送进了洞房,李三斤没有能够见识到那长达一公里的流水席。但是,她大姨陈罗氏十分有经验地提前准备了许多吃的,所以李三斤也没有饿着自己。

    由于第二天就要离开,所以陈罗氏拿着红封,又拿自己带来的陶罐将昨夜吃剩下的各种肉不分种类的全部累在一起,足足装满了一罐子。

    现在天冷,根本不怕变味,带回家就行。

    至于串味什么的则根本不需要考虑,是肉就行。味道这样好,谁还讲究这个啊。

    看着身边躺着还在酣睡的丈夫,李三斤还是有些害羞,又仿佛做梦一般。昨日她还是李家姑娘,今日起,她便是陈家娘子了。想了想,便决定起床做饭。

    在家她总是这样的,闲着心里就慌。

    哪知陈继堂也醒了,拉着她道:“不用起这么早。娘子,再睡一会儿吧,昨夜你也累了……”

    陈继堂的话李三斤这才想起,自己已经在陈家了,不用起床做一大家子的早饭和喂猪了。不过,这些年养成的习惯让她根本睡不着,两人索性拥着聊天。

    又过了一会儿,李三斤道:“相公,我得起床了,大姨他们还在呢,想来一会儿就要离开,我需要起床做些吃的。”

    “那我和你一起去吧。一会儿我烧火,你做些面条,煮几个荷包蛋,和着昨天的剩菜也就行了。”想着家里的确还有客人,陈继堂便不好继续睡懒觉。

    闻言,李三斤自然是愿意的。要说这些年她在家做饭的时候,可是没有人帮忙的,什么都得靠她一个人完成。

    就这样,新鲜出炉的夫妻俩一个娇羞一个痴憨,一前一后进了厨房,惹得几个亲戚多看一眼都嫌腻歪。李三斤进去才发现,厨房里的一切都是新的,便有些哭笑不得。

    什么是单身汉这就是了。

    当下挽起袖子,三下五除二地将锅洗了,舀了些白面加些粗面和了,开始做面。

    由于是现做的面片,加上一个荷包蛋,以及昨天流水席剩下的菜汤和各色菜,几人都吃得很香。特别是李三斤的堂哥,似乎吃撑了,一边吃一边揉肚子一边打饱嗝。

    待到下了桌子,更是长摊在椅子上,好久都没有起来。

    这些剩菜是大牛妈送来的,足足两大盆,也没分什么种类,全部和在一起。这也是她想的周到,觉得这两口子没有生活经验,能帮一把是一把。

    大伙可都知道,陈继堂为了娶亲,将银子花的所剩无几。

    迈着有些酸楚的双腿,李三斤有些不自然地送走了大姨和大堂哥。看着李三斤走路有些不自然,陈罗氏掩着嘴笑了笑,成功把李三斤羞红了脸。

    饿了几十年的陈继堂,也是有些本事的。

    至于李三斤的大堂哥李三娃,瞅着陈继堂在招呼其他客人,赶忙对李三斤小声地说:“三斤,你现在富贵了,可不能忘了咱们啊。那种子……”

    闻言,李三斤却是像不明白一样,木讷地说道:“大堂哥,你说什么种子我可不知道。再说了,谁都知道,为了娶我进门,我相公已经将银子花了个精光。往后啊,指不定还要回娘家拿些东西呢,到时候你可别拒绝啊。”

    一席话成功地把李三娃气得直言:“怪道人们常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好啊你,这才刚刚进门呢,就已经把娘家人忘了,哼。”

    他才不怕呢,李三斤虽然嫁了,但是他娘家人还在。

    只要他回去怂恿一下李跛子,以他贪婪的性子,这些种子肯定是能弄到手的。将女儿留到二十岁才出嫁,且要二十两聘礼的,方圆几十里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不过,李三斤却是不怕的。他也知道说嫁出去的女儿,现在,她就是那泼出去的水,谁也管不着。且就算是有种子,那也是给她娘家的,跟她堂哥一点关系都没有。

    也不想想当初是怎么对她一家的!

    送走亲戚,陈继堂两口子这才回屋拿了扫把,准备将路上的垃圾打扫一下。这次的流水席一直持续到深夜,路上都是些垃圾。

    村长可是说了,这条路需要大家共同爱护,不能随便丢垃圾。若是被抓住了,可是要罚那人一家扫一个月的。

    偏偏大伙都觉得这个主意好,一致拥护。

    李三斤拿着扫把刚走出门,就见一群小媳妇笑嘻嘻地看着她,当下便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她一直在管家,又是个泼辣的,因此,不过一小会儿,大家便打成了一片。

    原来,离了家做了媳妇子是这种感觉啊,李三斤第一次觉得这样的生活还是很轻松的。

    由于每家每户都派了人出来打扫卫生,不过半个时辰,这条石板路又恢复了干净,看得李三斤心头感慨。要说这石板路就是好,不说下雨不愁了,光是秋收的时候就有许多好处,不但平坦,还可以当晒场。

    就陈家村这个布局,许多人的屋子都建在路边,搬进搬出的很是方便。再说了,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大的院子,如非必要,也用不着搬出来。

    中午自然是吃剩菜,不过却需要做些面或者饭。李三斤弄不清陈继堂的口味,毕竟夫妻俩还需要磨合,便出言问道:“相公,中午你想吃什么”

    闻言,陈继堂便拉着她的手道:“现在还早呢,且有那么多剩菜,随便做点什么都行。你做些你爱吃的就行,我不挑食的。”

    说完,便递给李三斤一个荷包。

    荷包是最简单的粗布缝制的,里面却是鼓鼓的。李三斤一打开,便见里面都是些碎银子。

    陈继堂便道:“这里面还有十两银子,你都拿着。反正就咱两个人,往后随意安排生活就是了。这是我全部的家当了。原本村里分了四十两银子,但建房花了二十五两,加上这些家具,一共花了三十两。做流水席的时候,虽说大伙体谅我不让我出银子,但我想着这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就坚持着出了五两银子。”

    见李三斤认真在听,陈继兴又道:“昨天红封又去了一些,最后剩的就二三两银了。至于这些,是我这些年全部的积蓄,现在全部交给你拿着吧。只是,要辛苦你跟着我过苦日子了。”

    闻言,李三斤心里一阵感动。

    莫不说是十两银子,足够她和陈继堂生活一年了。单单是这份诚意,她就十分感动。她在娘家时,家里一分银子都没有的时候也是有的。

    苦日子日子再苦,还能苦过那段日子

    当下便红了眼圈。

    陈继堂见李三斤不说话,又见她红了眼圈,便以为是她觉得银子少,害怕过不下去,赶忙拉着李三斤的手说话。

    “娘子,眼下我的确只有这么多银子。可是,只要我们好好合计合计,熬到明年年底,我就有二十两的工钱,且到时候村里卖了长生果还会分银子哩。虽然明年长生果的价格肯定不如今年这样贵,但是,收入也不会少,且明年分银子的时候就是我们两个人了,要多一半呢。若是,若是到时候我们有一儿半女的,那就是三口人分银子。村长可是说了的,哪怕是刚出生一天的孩子也是可以分银子的。”

    见陈继堂误会了,李三斤赶忙道:“相公,你误会我了,十两银子够我们生活了。如果这样的日子还叫苦,那么我以前过得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不管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有你在,我就有信心。”

    当真是新婚夫妇,动情处,两人又拥抱了一回。

    吃过午饭,陈继堂需要去打猪草。李三斤便要跟着去。

    陈继堂原本想让她在家休息的,可李三斤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害怕,便跟着陈继堂去了。

    一路上,遇到不少人,陈继堂和李三斤都一一打了招呼,这让大家开始感慨,这门亲事还真是结对了。现在的陈继堂,仿佛变了一个人,脚下生风,神采奕奕的。

    两口子一人打了一背篓猪草,这才往养猪场走去。

    陈继堂干活,李三斤便在一旁观察着,觉得这活根本不复杂,她完全能够胜任。

    只是,在猪食煮好之后,李三斤见陈继堂在一个布袋子里抓了一把粉状的东西丢了进去,搅拌了一番,顿时便有奇异的味道传出来。

    闻着倒像是一股子腥味。

    李三斤便道:“相公,你刚刚抓的是什么呀!”

    陈继堂便笑着说:“这个啊,是东家之前在湖里抓的小鱼小虾小螃蟹之类的,晒干了,磨细了就是这样了。据说啊,这些东西能够促进猪生长,且能让其毛色光亮。”

    说完,便提着桶去了猪圈边。

    李三斤跟了上去,仔细一看,这些猪的确如陈继堂说的那般,油光水滑的,看上去非常可爱。想了想,李三斤便道:“相公,我能不能把这个方法告诉我爹娘。我家里也养了几头猪,但是毛色不好看,且稀稀拉拉的。若是长好了,也能卖出个好价钱。”

    只是,她是怕这是人家东家的秘密,泄露出去会给陈继堂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哪知陈继堂笑着说:“可以啊,这原本不是什么秘密,我们村几乎人人都知道呢。”

    “太好了,后天我们回去的时候我就告诉爹娘这个方法。希望那几头猪能够长得好一些,年底的时候多换一些银子。”

    喂完猪,将猪圈打扫了,陈继堂见时间还早,吃了一惊。以前他一个人的时候,喂完猪都要到半下午了,可今天明显还很早。

    想了想也是,今天李三斤跟着他一起打猪草,一起切猪草做猪食,又一起喂猪,打扫卫生,简直相当于时间缩短了一半。

    陈继堂便道:“要不我带你去看看我家的地”

    “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