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武侠修真 -> 道术达人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一章 庙会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有人修庙,就有人烧香,有人烧香,自然就来鬼。

    所以,

    庙会上,

    经常会发生些妖妖道道、难以言说的事儿。

    但这,都是老黄历了。

    现在,庙会成了庙事,百货交易成了主流,乡里人、县里人,杂耍、卖艺、游玩、求神问卜、讨价还价、热热闹闹。

    人一多,鬼就不敢现身了。

    斗笠男站在危桥前,怔了怔。

    什么是危桥

    就是三截朽木垂在水面上,十根链锁断了五根,摇摇晃晃,看着就玄乎。

    远处,灯火通明,昏暗的夜色,并没有影响到人的闹腾。

    斗笠男蹲下,放下长布袋,系紧了草鞋鞋带,身子一起便是一窜,既像身子裹了风,又像脚上上了环。

    也走,

    也不飞,

    但就是个身轻如燕、重恒可越、陷阪可蹬。

    武行的规矩,逢人便现三分彩。

    没人喝彩,

    只有水底鬼影抱怨。

    “溜的太快了。”

    ……

    杂耍嘛,杂,就是品种多,耍,耍人玩,要惊,要险。

    半昏的天空,遮不住看官的热情。

    “好!”“精彩!”“再走一个!”

    立竿百仞,建帜于颠,一人盘空拔帜,如猿猱上树,谓之‘高杆索上’。

    长绳两端高系于梁,两人各从一端交相走过,脚下绳儿细如线,谓之‘走索’。

    走着、颤着,上身一摆一摇,不时大幅度的一倒,在众人惊哗之中,硬生生搬正过来,人越多,喊声越多,肾上腺素一激,赏钱就丢下了。

    这叫非理性消费。

    关键是热闹!

    身穿黑马褂,提着茶壶的中年人,浓眉大眼,不做抬头党,反倒是对眼前把戏很感兴趣。

    两人,一人提着口杀猪刀,往肉上一剁,连骨带肉一起劈开,往桌面上一剁,‘啪’,木屑纷飞,拇指大的缺口。

    往人肚皮上一剁,再砍,再刺。

    ‘噗’‘噗’‘噗’

    刀摧腹皤,没动静!

    耍把戏的把刀柄递了过去,让看官们耍耍,大多数人吓的摇头摆手。

    这毕竟是重口味把戏,看的人少,走的人多,中年人站着不走,就很显眼。

    耍把戏的把刀柄递了过去。

    马褂男摇头,抿了口茶:“武行的把戏给你们偷学了,我要弄刀子,你们都得死。”

    语罢,摇头晃脑,乐呵呵的走了。

    另一个耍把戏的抓住同伴,谨慎的摇了摇头。

    一个弄字,道尽了机巧。

    ……

    王汤圆是个快活的人,他做的汤圆庙会第一,糯米团子、白糖鸡油馅子、猪油红豆沙,咸甜兼顾,老少兼宜。

    他信神,积阴德,不算账,钱多钱少从不计较,就算没钱,大抵也只笑呵呵的叫上一声,‘算我老王请你的’。

    用他的话,帮人便是积阴德,来世必修善果。

    所以吃他汤圆的食客,能从庙市里排到庙市外,足足三条街的路程。

    一张空了的桌子,

    中年人放下茶壶,坐了过来。

    斗笠男从队伍前头走出,坐在另一边。

    李达将面汤喝光,准备吃第二碗。

    “小哥儿,还是芝麻馅的”

    “甜党才是正统,咸党都是奸臣,”李达认真的道。

    王汤圆笑呵呵的,他是摊主,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君,手腕高超,调和阴阳,党派争斗,他从不参与。

    当然,也可能没听懂。

    马褂男要了碗甜的,斗笠男要了碗咸的。

    李达看了眼马褂男,眼中多了一份好感。

    马褂男看到李达包袱下压着的长条物,又看了斗笠男背上的长布袋,笑呵呵的开了口。

    “一南一北两宗佛,峨眉新系道人家,新老爷,臂王爷,敢打敢杀硬马爷,不如皇家洪老爷。”

    他顿了顿,道:“北佛。”

    斗笠男将筷子放入汤中搅了搅,“南佛。”

    两人看向李达。

    李达一愣,琢磨了下,这莫非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之类的江湖雅号。

    输人不输阵,

    外行必须装内行。

    独孤求败

    东方不败

    这不行,

    绝对会被打死的!

    李达觉的做人不能太高调,干咳一声,拱了拱手:“万里独行。”

    斗笠男低下头,专注吃汤圆。

    马褂男笑了笑,“误会了。”

    李达尴尬了。

    不是这回事吗

    汤圆很香,像是福娃娃的肚皮,一只只浮在汤上,大小、厚薄、甜度,完美。

    咬开来的香味,像是女人亲在嘴上。

    捏汤圆的本事,人家三代祖传的手艺。

    越是简单的食材,就越考验手艺人的本事。

    也就是王汤圆没生在网络时代,不然继寿司之神、汉堡之王、天妇罗之神后。

    汤圆之帝!

    一股咸香味从斗笠男的碗里传来,

    像是夏娃的诱惑。

    李达露出嘲讽的笑容,

    呵,

    咸党,

    异端!

    “喂,前面的,搞快点,都吃多少碗了,”队伍里有人鼓噪。

    这却不是指李达,在王汤圆这里吃汤圆,三碗是保底。

    这人指的是对面几桌,默不作声,埋头苦吃,已经吃了八碗的食客们。

    王汤圆捏的汤圆料足馅大,一只仅比拳头小一圈,一碗八个,就算再能吃,三碗也能撑到喉咙。

    吃了八碗,

    饿死鬼投胎啊!

    李达扫了一眼,没看到脸面,

    只看到,

    对方的肚皮子上,一团糯米烂面,砸落在地。

    哦,原来也是个甜党,

    有眼光!

    十三个人,同时起身,放下的钱,然后,钻入人群中。

    人群中,渐渐有人感到不对,一个,两个,走的人越来越多。

    拥挤的队伍,最后只剩稀稀拉拉两三人。

    这都是没看到这一幕的。

    这汤圆,

    总不能是拉出来的吧。

    李达抹了抹嘴,心道这里风水果然有些不对,活人居然能看见这些玩意,

    这是只有特殊环境才能做到。

    比如,梁乡的义庄。

    “咦,今个儿人这么少”王汤圆终于有了空闲功夫,呆萌的抬起了头,满脸不解。

    李达摸出个银角子,丢了过去,“店家,找钱。”

    王汤圆在钱柜里摸索着,笑呵呵的道:“小哥,大明宝钞收吗”

    在李达的记忆中,这的确是‘明朝’。

    做为古代少数几个发纸钞的王朝。

    大明宝钞,也毫无例外的,贬值的惨无人道。

    “也行,”李达擦了擦嘴,不以为意,能用就行。

    &nbsp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