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玄幻魔法 -> 我穿越成一个国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十三章死道友,不死贫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哦国君和风娥殿下已经离开了”史皇氏察觉永乐殿中的两股神性光辉消失后,才姗姗走入大殿。

    “他们去南宇山打探消息,一会儿应该就能回来。”姬乐笑眯眯问:“老爷子身体如何刚才在门口坐了半天,累不累啊”

    我在灵宫劝架,你在门口看戏

    “哈哈……灵宫风景不错,就在外头多看了会儿。”仓颉连忙打哈哈,将这件事糊弄过去:“对了,方才老夫见天空出现人脸,是南宇山的人”

    “对,目前杨柯他们过去找麻烦,九宫城不用担心。”

    “那可要支援他二人”

    “他二人彼此都是半神,哪里需要我们支援而且,我还打算趁这件事,缓和一下他二人的关系。”

    联手对敌,这是增进感情的好办法啊。

    史皇氏点点头,坐在姬乐另一侧。

    姬乐拿出刚刚制作好的桂花茶招待史皇氏。

    “看来,殿下总算把茶叶鼓捣出来了。。”

    “只是一些劣等茶叶,难以入口。于是,我混合金桂树上的花瓣,制作成桂花茶,勉强算是一种能提升灵力的药茶吧。”姬乐给史皇氏倒茶,淡金色的茶水流入茶盏,荡起一圈圈涟漪。

    青年见状,拿出姬乐不久之前图绘的一块画板。画板上,是月宫广寒之境。清冷的宫殿旁边,有一颗垂叶缀花的弯腰老桂。

    随着茶香蔓延,这画板随之共鸣,三人犹如置身仙境,来到广寒清虚之府一般。

    史皇眉头一挑:“好大的噱头!”

    姬乐笑嘻嘻说:“闲着没事,也只能弄点花样出来。你瞧,在这景色里喝茶,不是别有一番滋味”

    姬乐又拿出昨日命人准备的木樨饼。

    “这糕饼用余媖去年就腌渍好的桂花馅料,配合仙境、灵茶,别有一番滋味,老爷子快尝尝。”

    吃着木樨饼,配着桂花茶,史皇氏品着口中清香,观赏姬乐变化的这广寒景象。

    的确,让史皇氏这段时间渐渐浮躁的内心,重新平静下来。

    “说起来,最初在太真楼内,也是我们三人。这一晃,时间过得真快。”

    从史皇氏进入学宫开始,他们三人很少再有空闲聚头。

    姬乐含笑不语,青年举着画板,好奇问:“老爷子今天来,是不是还有事”

    “的确,老朽来永乐殿,还有一件事。”仓颉让青年撤了幻境,示意殿外的随侍小童走进来。

    “你给他们俩展示一下!”

    那童子拿出一支笔,跪在地板书写诗句。

    姬乐和青年看着童子一笔一划写下的文字,纷纷露出了然之色。

    这是诗经中的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随着童子笔下灵力催发,地板缝隙中升起一颗粉红色的小桃枝。

    “咦”青年一声惊诧,倾着上半身,仔细盯着童子看:“这小子才几岁,就能学会文字神通了”

    小童扎着发髻,穿着童子衣,面对青年的打量怡然不惧,写完这一诗句后,垂手站在殿中央。

    “这孩子心性不错。”姬乐正襟危坐,面对童子召唤的桃树,缓缓开口,评价了一句:“桃枝仅是幻象。但能以文字凝聚桃影,也属难得。”

    “他是刘胜的族侄,尚算大家出身。加上灵力充沛,天资过人,虽然年纪小,但短短几日时间便已经入门‘文字神通’。”

    青年的武魂之道在军队中传开,史皇氏的“文道”修行也在学宫初有建树。姬乐见到文武并行,脸上多了几分笑意。

    “纵然他天赋过人,也需仰仗老爷子的教导。短短几日由此成就,更是您教导有方。”

    “老朽在学宫教导儒生,此乃本职。只是……”

    “只是什么”

    “孩童启蒙时期,灵性最强,适宜学习文字,研究文道神通。如果未来运作得好,可以视作夏国一大修炼支柱。”

    如果全部国民都能学会文字神通,夏国的战力何止攀升一倍

    某种意义上,文道便是史皇氏赐予的神术。他对六七岁的孩童启蒙,让这些孩童通过一缕文气种子,逐渐领悟文字的奥义,用文字的力量御使天地万象。

    “学宫中的典籍太少了。单单作为启蒙来说,都有所不足。老朽目前,仅仅补全诗经一部,还有众多启蒙典籍等待修缮。”

    青年有所思说:“老爷子说的没错,学宫里头的经典留存不多,都是当年那批先民中的饱学之士凭借自己记忆誊写。但根据你们的说法,那个时代崇尚“传经治家”,众多经典著作都被世家把持,留下来的经典着实不多,且各家传承不一,彼此论述也有分歧。”

    仓颉纵然“造字圣人”,对文字经典的了解,无人可出其右。可要把整个华夏数千年的文明典籍全部誊写出来,仍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老者频频点头:“不错,老夫此来,就是求救来了。”

    “求救”姬乐道:“老爷子的意思是,让我帮忙用降灵具现的方式,从薪火中提取信息,制作典籍”

    “那也只能从东汉之前具现,可我相中的不少典籍,都在东汉之后。”

    比如唐宋时期的诗词。

    根据史皇氏研究,诗词最适合启蒙孩童,陶冶情操,培养文学内涵。

    “唐诗宋词”姬乐沉思说:“的确,我没办法具现这些后世典籍。毕竟此刻连纸都没造出。农宫那边的技术,还是有待提高。不过老爷子放心,回头我再去催催,肯定帮学宫提升一下硬件。早日将后世的纸笔弄出来。”

    “不不不,老夫不是这个意思。”史皇氏眼睛落在姬乐身上,努力抖出一个和蔼的微笑:“我的意思,是请国灵殿下跟我一起默写诗词,为学宫制作启蒙教材。”

    顿时,姬乐脸上笑容散去,他干笑两声:“哈哈……老爷子这就开玩笑了。我这点墨水,怎么能编撰教材呢”

    “不用怎么费心,只要殿下帮忙默写一些唐诗宋词……”

    让我默写唐诗宋词

    姬乐仿佛回来上学时代,在语文课上默写诗词的日子。而且他从小被逼背诵诗词,这简直是历史阴影重演啊!

    他勉强一笑,辩解说:“但先民们传承的诗词是《乐府诗》体系。唐诗宋词,貌似格式不对。”

    “一切都可以慢慢来。其实我觉得《三字经》也可以,只是里面有些内容要删减。当然其他一些启蒙用的东西。比如《竹翁对韵》之类,殿下能默出来,我也很高兴。”

    “那里面很多典故,恐怕先民们都不了解。”姬乐嘴角抽搐:“那些魏晋时期的典故,先民怎么懂”

    “正因为不懂,才要慢慢学,并且以此作为引子,教授孩子们有关故土的历史。告诉他们相关典故,让他们知道东汉之后的历史名人,方便殿下降灵。”

    的确,听起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