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全文免费阅读

39、铁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李和很兴奋地告诉李岘现在清水县冶坊堡的铁工坊每月已经能够出产五千斤生铁,不料家主却是一脸的平淡,根本不以为意,这让他感到很受伤。

    废话,后世哪个钢铁厂每个月不生产几十甚至几百万吨钢铁,你拿着月产二点五吨的数字还好意思来我面前显摆

    现在整个大宋国每年的钢铁产量大约在七、八千吨左右。后世也不知是哪个“专家”胡扯出了年产一百二十五万吨的数据,让一群无脑党们跟着后面起哄,似乎大宋朝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全世界无敌!

    你家一年一百多万吨的钢铁产量还能把铸铁当半两钱花

    一贯铁钱是四公斤,一吨是250贯,这每年三亿多贯的收入,大宋国人民都不用干活了,朝廷光靠铸钱就能把财政收入提高三、四倍。

    可惜的是现在大宋国的现状是有许多农民是连锄头都买不起。

    会州积攒的西夏俘虏实在是有些太多了,这里的煤炭销量有限,李岘准备把大部分人都送去汉中的兴州(略阳)开矿。有钱能使鬼推磨,况且现在大宋国还鼓励民间开矿,唯一的缺点是铁监的税有些高。李岘在六月时已经办好了开矿的文书,随即铁匠头秦民就领着人在这一带开始了寻矿的工作。

    到了九月底,购买几处矿点山林土地的地契手续都已经办妥。

    这个年代的汉中,还没有经历过南宋初年和明清两代的大移民,人烟稀少,荒地都有很多,况且是那些无法种植的荒山林地。

    兴州济众监现在每年能产铁六十多万斤,也就是三百多吨,这在国内的铁监当中也算是位居中游,收益还算是不错。

    汉中地处偏僻,利州路大部分地方也都是穷乡僻壤,与发达的成都府路根本没法相比。

    所以利州路没有经略使,只设有一个转运使,负责将川中粮草调运西北之事,级别要比经略安抚使低一格。现利州转运使是曹谌,他倒是开国大将鲁国公曹彬的后代,也算是名门之后,可惜并不是主支子弟,家道早就中落。一直到曹湛在东京考中进士,这才又重新得到鲁国公府的大力支持。

    大宋国的开国勋戚们到现在家里能成器的子弟少之又少,大都是些坐吃山空的纨绔,日渐没落,能出来这么一位进士,也算是个奇葩。

    兴州知州和济众监知监本以为李岘只是开挖一两座小的矿坑,却没想到他这回居然带兵押了将近七千名西夏俘虏过来,一下子都吓坏了。

    李贵一马当先在前面开路,一身的锁子甲,身后还披着大红的斗蓬,手里提前着一杆眉尖刀,马鞍一侧还挂着角弓、箭囊,看上去威风凛凛。两营一千名的军卒押送着将近七千名俘虏,浩浩荡荡就沿着嘉陵江坐船在兴州码头上岸,如此大队的人马呼啦啦地从城外经过,引得人人侧目,想低调一点都不成。

    汉中的山路走起来十分困难,一众人马并没有歇息,从兴州城外绕城而过,直奔兴元府方向而去。

    见到此状,兴州知州杨觉站在城头,顿时抹了一把冷汗,对济众监知监张杭说道:“去问着呢李安国这是想干什么,他弄了这么一大群西夏人回来,弄出乱子来怎么办不行,这事还得上报给曹都使,让他来处理吧。”

    接到兴州的报告后的转运使曹谌也有些懵。

    这李岘开煤铁矿一事就是曹谌主张办的,利州路穷啊,到处都是山,除了济众监和兴元府的茶马司能赚到些钱外,就根本没有什么其它进项。在李岘许诺最少每年上缴众济监不少于三十万斤铁之后,曹谌当时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谁知道现在这李安国会折腾出这么大动静来啊!

    曹谌思来想去,这事还不能阻止,每年最少三、四万贯的税收,这可是笔不小的收入,但是这安全也得有个保障,那可是七千多党项战俘,都是些杀人不眨眼的凶狠蛮人呐!

    &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