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全文免费阅读

59、混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李岘带着大军赶到潼关时,已经是十月下旬,从八月初接到朝廷的命令,再调集大军出发,路上用一个月的时间从陇右赶到长安,其后用半个月到潼关,反正不算快,也是够磨叽的。

    从朝廷空降西北的陕西六路置制使钱蓋拼凑十来万人已经先行出发了,不过这厮选择的进军路线就暴露了他色厉内荏的本质,他让自己的副手范致虚带着一部分人马出虢州,而自己则带着大军主力舍近求远,从商洛出发,在南面绕了一大圈,到了邓州。

    李岘统帅陇右大军六万,再加上从泾原和鄜延抽调的杨可世、王荀、何蓟所部,一共八万大军,到了潼关,却又接到枢密院的命令,让各路勤王大军暂且按兵不动,以避免刺激到金国人,影响议和大局。

    原来在十月中旬,宗望的大军前部就赶到了汴梁城下,在唐恪和耿南仲两人的推动下,又被吓破了胆子的官家决定与金人议和,投降派的大臣又在朝堂中占了上风。

    陕西六路置制使钱蓋在邓州听说东京被围,居然弃大军于不顾,趁夜逃往汉川。军中主帅不见了踪影,他所临时招募起来的七万多人马离着金军还有好几百里,居然自行溃散,大部分自行逃回了关中。文人统军,简直就成了笑话,可是朝廷和天家依如故我,仍然不知悔改,却又把范致虚升到了陕西六路置制使的位置上。

    反正朝廷有命令,李岘率大军干脆就在潼关流连不前,他原本认为自己的部下与金军差距并不算大,如果以两倍的兵力,差不多应该能够扛住金国骑兵的冲击。这两天种师中在平定军兵败的消息传来,难免让他也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第一,替大宋国卖命绝对会让赵官家和那帮文臣们给坑死,种师中和何灌就是两个活生生的例子;第二,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手上的力量,悲催地发现如果在平原地区列阵,自己手下的这八万人马绝对顶不住四万金国骑兵的冲击。

    这让他的自信心倍受大击,这几天不仅烦躁,而且容易动怒。

    实际上这些年他在陇右的所作所为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但却不足以阻止靖康年间对华夏民族而言这种极为耻辱的事件发生,尤其是在还有一大帮文臣在不停掣肘的情况下。他有些痛恨自己的无能,对于当下的这种局面也深感无力。

    人的能力确实是很有限的,即便他现在差不多已经得到了陇右一百多万民众和十多万兵将们的拥戴和支持,但这些力量还远远不能与女真人相抗衡,更何况在西北还有西夏人牵制住了他们将近一半的兵力。

    李岘决定还是先学秦人,退守关内以自保。

    从陕州到华州,这一路上山川险峻,有崤关、函谷关和潼关天道天然的屏障可以凭险防守,李岘并不认为金国的铁骑有能力连大多数道关隘从这一线攻入关中。实际上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陕州和虢州也是在关中陷落之后才最后被金人攻破的。

    金人入侵关中的另一条通道就是黄河一线。

    黄河虽然号称天险,但实际上在冬天结冰之后,人马都可以从冰面上过来,每年也就是十二月最冷的一个月期间冰面上可以通行,只要能顶过一个月,就能阻挡住金人的进攻。战国时秦人能以关中险峻以抗六国,李岘认为自己也应该能够做到。

    现在的问题是要加强黄河一线的防御,这需要他仔细斟酌。

    而且,现在他最需要的是绝对的指挥权。

    可惜的是,大宋的官家和文臣们从来都不会重用武人,就是到了这种生死关头也在防范着武人掌兵。

    没有办法,实在不行只能动粗的,反正在那帮文人眼里,他怎么也是一个粗人!

    于是,李岘把大军交给杨惟中统带,退守潼关,结关自保,自己则带着自己和杨可世、翟进、姚炳所部共两万五千骑军,转而从风凌渡过河,进入河东。

    在宋朝,河中府一直到闻喜县都归永兴军路统领,现在的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张孝纯可能是在经历了太原保卫战之后想通了,对于李岘迁移居民,在河东各城只保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