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大宋守夜人全文免费阅读

第九十九 抓舌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杨末决定再等等。他藏身的这个小山丘,并不是孤立的一座,而是绵延数里微微隆起在平原上的一条浅岗。最高处,不过两三丈,都长着短松林,是方圆二三十里内,唯一能够勉强隐藏的地形。

    朝阳升起,照亮了远处的原野,山丘的背面还在阴影中。杨末下到山丘背面的洼地里,检查了栓在树上的两匹坐骑的缰绳。又从驮袋里拿出两个口罩一样的食料袋,分别套在两匹马嘴上,又各加了两把燕麦,给它们加餐。

    远远地传来号角声。杨末知道,这是辽军营中早餐开始的信号。还有两刻钟的时间来做些准备。他把神臂弓从鞍上拿下来,从箭袋系中只取了一支木羽箭。又摆弄左腰挂着的直刀,反复出鞘入鞘几次。最后又检查斜挎在身上的短弓,还有右腰上系着的箭袋。这些准备工作,并不是在军中学的,没有人教他。

    这只是从前作为一个天天在汴梁城外游猎的纨绔而形成的一些习惯。杨末自己清楚,正是这些习惯,这些提前细致准备,凡事先行策划的习惯,使他成为了纨绔中的好猎手。

    现在他就有一个策划,他要想办法抓一个活口,以探明保州城外的辽军,到底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战役目标。

    要抓活口,显然不可能单枪匹马闯到辽军营寨中去。虽然从小就听惯了父亲和他的朋友们吹嘘各自的祖宗如何神勇,如何在乱军丛中取上将首级。但杨末早已不是十来岁的孩子,知道不要说万军,就是有三五敌军,自己能够逃得掉就是幸运。

    所以只能在斥候的身上打主意。

    每一营的斥候出动,少则十来人,多则二三十。但在这样的平原上,他们出营后很快就会分散开。以杨末接受过的军事训练——其实就是听父兄没事儿时吹吹牛——宋军中最小的斥候单位,是两人组。杨末希望辽军也是如此,这样,他也许有机会。

    看看两匹马已经吃光了料袋中的燕麦,杨末把料袋叠好收起,又从马背上的褡裢里摸出一个炊饼,飞快地几口就吃光。又解下皮水壶,仰脖喝了一大口,他的早餐也解决了。

    想了想,又伸手到褡裢里摸了半天,扯出一条指头大两寸长的肉干,塞在嘴里,跟叼着根木棍似的。一块炊饼并不饱,但杨末不愿意多吃,一是要省着点,留够余粮应对各种情况;另一个,呆会儿可能会跟人动手,吃太饱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忍不住再拿根珍贵的肉干解饥,又不会把肚子填满。

    又顺着缓坡匍匐着爬到顶上,伸出头去,正好看到两三里外辽军营寨的后栅门打开,三座营寨中各奔出十余骑,都拿着顶端系着三角小旗的旗枪。三队斥候各自负责本营的方位,离杨末近的这队,直接就转向西来。跑出半里远,一声唿哨,十二骑又分成了六队,如同一只长着六个手指的手掌张开,向外放射形地延伸开来。

    正对着小丘的两骑,离着还有两里远,杨末就将神臂弓上了弦,将唯一的一支木羽箭跟肉干一起叼在了嘴里。到了最后决策的时机。如果决定不动手,杨末还来得及立即转身下岗,解开坐骑,往西北而去。即使斥候冲上岗顶看到他的背影,也在一两里之外,很难再追上。

    但如果再接近到一里内,等杨末上了马,也拉不开距离。即使自己是双马,也很难摆脱对手的纠缠。

    作好这些准备,杨末也就没有了退路,眼看着两骑到了三百步外,直对着杨末藏身处就过来。杨末选的这个位置,是这道数里长浅岗的最高点。对于斥候来说,也是最佳的观察点。

    在这个距离上,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两个斥候的装备。皮胸甲套在厚厚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