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抗战之生死决斗全文免费阅读

第81章 轻功来自爷爷亲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刘六虎的爷爷燕子刘心里十分清楚,要想练就一身轻功的功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练任何功夫都是越早越好。习练轻功,就更应该及早习练。习练得越晚越难以练出来。

    所谓练出来,这是练功夫人的一句行话,就是练成真功夫的意思。也就是说,学练任何功夫,要想能真正练成,都必须自小就得开始习练。因为只有孩提时的骨头才柔韧。只要肯下功夫,掌握住要领,同时不间断地坚持习练,就能练就一身好功夫。

    练一身真正的硬功夫不容易,练一身真正的轻功更不容易。与其他功夫相比,轻功的要求更高一些。年龄大的人练轻功,是不太容易练出来的。因为成年人的筋骨都已经定型,大筋附骨,伸展不开了。

    因此,刘六虎三岁的时候,爷爷燕子刘就开始拿捏刘六虎的身子骨了。

    小孩子的筋骨越练越有弹性,越练筋骨的伸缩空间越大,内功的寸劲越有爆发力。长此以往,功夫就愈发深厚起来,真正的功夫也就形成了。

    说道寸劲,这其实这是看一个人是不是有真功夫的试金石。

    只要是打小开始习武的人,只要是一直未间断的,十几年,数十年如一日地练功者,绝对不可小觑。无论是谁,假如碰到这样的练功者一定要多加小心。因为这样的练功者不乏高手。一旦碰上,必定吃大亏。正所谓童子功。

    练功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作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这意思就是说,只要持之以恒地苦练一招绝活,比朝练夕改的乱练一气强得多。要想练出真功夫,就得找准符合自身情况的一个招数,长年累月地坚持苦练,才能练出看家本领的功夫来。

    小刘庄本来就崇尚练武的风气,村上人都习惯练武强身。但是真正练出来的实在也不多。因为真正的功夫要想练出来,是得有一定条件的,但就年龄这一条就非常苛刻。

    刘六虎却是得益于自己的爷爷燕子刘的言传身教和手把手的地悉心调教。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苦练,才有了现在的刘六虎。

    刘六虎忘不了爷爷悉心传授他轻功的恩情。

    早在刘六虎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得了霍乱去世了。在他五岁时,漳卫河闹大水,父亲为了救起掉进河里的同姓大爷,自己却被激流卷走了。从此刘六虎就与爷爷相依为命地过活。

    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爷爷燕子刘就开始亲手拿捏刘六虎幼小的身子骨,调教刘六虎练功习武,从不间断。一年下来,就有了一些基本功。四岁时就开始让刘六虎燕蹦坑儿。

    所谓蹦坑儿,就是先挖一个浅坑,让六虎从浅坑里往上跳。先练蜷腿往上跳,跳熟了,就练直腿往上纵。练上一个多月将坑挖深,再蜷腿跳,而后直腿跳。再练上一个多月,再将坑挖深,蜷腿跳熟后再改为直腿跳。

    依此再练上一段时日,再将坑挖深,由此一步步地将坑挖深到一米多,直到更深——

    如此反复练习了十多年年,成年的刘六虎才有了今日的蹿房越脊如履平地,丈八高的房顶纵身即上。

    站桩——马步打住,一直站到不能坚持的时候为止,一天天将时间加长,十几年如一日地不间断,才有了今日的刘六虎两条腿虽然不粗,却如钢铸一般,无论站在多高多尖的屋脊和房檐上,甭寻思有半点儿打颤和抖动。倒挂在房檐上的双脚如钢钩子/>

    就拿爷爷的这副扁担来说,它是油光剔亮,阳光照在上面,闪闪地发出紫铜色的光泽。

    弹性好的扁担能带着挑担人往前跑,这该是最大的好处了。挑担人挑着百多斤的物品走在路上,上好的扁担颤起来,能把挑担的人带着往前走。挑担人利用这个颤动的频率让扁担带着往前走,异常省劲并且出路途。

    &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