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抗战之生死决斗全文免费阅读

第131章 应擂书字字千钧铿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沈二爷容不得日本武士铁爪王的叫擂和骂阵。更别说擂台下已经人山人海,人们面对日本鬼子的叫擂骂阵,尤其是那两条竖幅的侮辱,早已经群情激奋,怒不可遏。于是就手拿应擂书上了擂台,紧随其后的是刘六虎和小李子两个人。再随后,又有一个中年男人上了擂台。

    这个中年男人就是昨天下午自告奋勇要读应擂书的汉子。

    其实,对于沈二爷的应擂,日本方面并不感到突然。但是眼见着上来四个人,那个戴着眼镜的日本胖翻译赶忙走上前来,大声说道:“应擂要一个一个地来,你们要遵守比擂规则!”

    “不错,我们是来应擂的,请你转告你的日本武士,我们不仅要应擂,我们还要以我们中华武术比赛的正规程式进行应擂——”沈二爷大声说道:“苍天为鉴,我临清的广大生民为证,今天我们正式应擂——”

    沈二爷说着就随机将手里的那张写有应擂书的黄表纸展开来让日本翻译官看。

    “好!”擂台下响起一阵叫好声。

    戴眼镜的胖翻译和他身后的那两个管事儿的日本官员都被震得一怔。胖翻译朝身后看了一眼,便迅速地定住神儿,然后就退后朝着日本两个武士和其他几个日本人等咕噜了一阵子。只见那铁头王狞笑了一下,便点了点头。

    此时张大勇和王钢在擂台下一直细心地关注着擂台上的情形,连那擂台上以及紧挨着擂台的一些便衣的动静也不放过。

    当然,真正的给津丸俊和向敏敬二传达消息的线人却不会在擂台上和擂台附近,那样的线人一定是混在了擂台下面的人群里面。

    因此,张大勇斜戴着破草帽,一边仔细地朝四周逡巡,一边小声嘱咐王钢道:“老王,尽量伪装好,无论如何不能暴露目标。”

    王钢点了点头,算是回应。

    这时,只见那个紧随沈二爷和刘六虎以及小李子一起上擂台去的中年汉子,正在从沈二爷的手里接过那张黄表纸来,然后先面朝擂台下面的人群抖了抖,大声说道:“先生们,临清的父老乡亲们,各界人士代表,诸位武术习练人——今天由我来代读沈二爷的应擂书——”

    “好哦——好!”擂台下传来一阵叫好声——

    那个中年汉子朝着擂台下的四周看了一眼,又回头看了一眼日本武士以及管理擂台的日本官员和中国人等,随即清了清嗓子,便大声念道:

    “应擂书

    东瀛日本国武士应鑑:

    我堂堂大中华浩浩乎五千年之文化,源远流长。昔炎黄商汤之始,景秦皇汉武,魏晋唐宋,元明至清然然乎不绝于缕。虽战乱锽锽天降灾祸朝代更迭,亦乾坤朗朗,如黄河之水汩汩然浩浩然也。

    吾临清州乃中华古齐鲁之地与燕赵之邦交接之地,东南可望五岳至尊,南泽母亲之黄河之滋润,西依巍巍然之雄伟太行,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与漳卫,汶水会通等水流交汇称卫运河。此属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是也。

    吾地之属民自古以来乃勤劳善良之民,秉承我中华古训,仁义为上,为人处事率先守善。纵使蒙以大难,亦为己忍,从不外施与他人,并引他人以为祸患耳。

    吾地之属民,以祖传之地,聊以为生,从不额外滋生事端,惹人侧目耳。

    而吾等之习武之人,亦是祖传之雕虫小技,聊以为健身,并不以伤害他人而为之。且,中华武术亦是中华文化之属,其核心即以仁为本,绝不轻易示人以为炫耀,更不得外施与人以为暴。

    汝东瀛武士于吾临清州叫阵骂擂多日矣,吾临清州习武之人绝无如此传统做派耳,更不以为然也。盖以避免互伤身体计,故而不做表示,以为忍让。

    然汝东瀛武士前些时日以骂阵之法诱使普通民人上擂,结果被打负伤。如此亦未计较,各自回家自行疗伤为念。

    而昨日过午之时,汝东瀛武士打出竖幅曰拳打、曰脚踢,又曰古渡口弱民病夫,还曰会通河武术瓤子,仅此而已倒也罢了,然则东瀛武士竟将诱骗上擂的一普通民人习武年少之人活活打死——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然汝东瀛武士谓之以设置擂台比武为国际之惯例。念及于此,我属地习武之人绝对服从国际之惯例,并寄予对方亦以正规之国际惯例及其比赛规则公平待我。输赢即以武功及其武艺论之。虽死不予反悔。

    于此吾地之习武之人惟依国际惯例而应擂比武。

    应擂时间:明天,即农历四月二十八上午。

    应擂地点:此擂所在。

    应擂人:临清州少林长拳习练者沈崇武率大弟子辛子林,三弟子耿以方。仅此以告。”

    中年汉子读得字字千钧铿锵有力,一气呵成——

    “好啊——好!”场随即又响起一片叫好声。

    “拳打日本武士!”场下还有人即刻呼喊起了口号。

    人们也跟着呼喊起来:“脚踢东洋鬼子!”

    其实,这也是对应于日本人的那两条竖幅来的。

    这眼前的一幕,让擂台上的所有日本人都有些手足无措。

    日本人再朝擂台下面以及擂台周边望上一眼,但见擂台下边,黑压压的人头,一直延伸到了会通河的岸边,这场景让日本官员和戴眼镜的翻译官都不寒而栗。

    然而,日本武士浪人却不以为然。

    当日本翻译将这一情形翻译给了日本武士以及组织比擂的日方官员的时候,日本武士浪人已经怒不可遏——

    然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