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抗战之生死决斗全文免费阅读

第244章 通讯员,传我命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经过与吴政委认真研究分析和商量以后,赵团长命令部队暂时缓动加佯动,制造各种假象来迷惑鬼子,让鬼子山田暂时摸不着头脑方为最佳。

    赵团长和吴政委一致认为,因应于鬼子的最新阴谋,对付鬼子的这次围剿和偷袭,不能再拘泥于以往的那种单纯以静制动的战略战术,而要拿出新套路新措施,像长水崖之战和捣毁临清特务老巢那样,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打法。并且不受以往战法的约束,突破以往的做法,不断打出新的战例。

    首先,必须做出一种让鬼子难以捉摸的姿态来。

    你要找我老八团,好,我就欲擒故纵,故意暴露给你,让你来打我。你兴师动众战马辎重一起来了,那我就消失得无踪无影了。让你突然一下子又找不到了。而我老八团,还是先与你玩儿捉迷藏,而后,我就要逮住你的薄弱部分啃死你。这是我老八团的拿手好戏。

    曾经在太行深处的多次周旋,让鬼子晕头转向的就是老八团。

    而这一次,老八团是要在运动中适时捕捉战机,消灭或者重挫鬼子山田的锐气。

    诚然,老八团携后勤机关一起,加上团部,全部拔营而起,集体行动。这样的动作本身,就足以让山田感觉是出乎意料的行动。因此先弄山田一个不知所措。

    兵书云:兵不厌诈。

    在征上级首长的同意的基础上,吴政委和赵团长指挥着老八团,要和山田旅团在这太行山里玩儿一场好看的捉迷藏的游戏了!

    吴政委和赵团长的运筹帷幄,可以说是随着与日寇的较量,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两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谨记毛主席的教导: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尤其是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使两个人的心中,对打败日本鬼子更加充满了信心。

    同时,吴政委赵团长对每次行动过后都认真进行分析,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重视每一次行动中干部战士们创造的新打法和新战例。举一反三,表彰功臣,弘扬成绩和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激励全团官兵开动脑筋,与鬼子斗智斗勇,激发斗志,彻底粉碎敌人的各种阴谋和进攻。

    例如,在临清的应擂打擂的过程,吴政委感觉很有必要总结一下,他和赵团长一起细心地分析以后认为,刘六虎、李红林河王钢在擂台上对战鬼子武士的一些做法,完全可以运用到对付战场上的鬼子,也可用来对付前来进攻和偷袭的鬼子小分队……

    然而这一次,鬼子的确是来着不不善。

    山田是下了很大的赌注的。

    究竟鹿死谁手,结果实为难料啊。

    且说为执行团

    长缓慢行军的命令,张大勇的特别小队在开始的第一天里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特别小队的五个小组按照各自所分工的不同方位,伴随着团部缓慢地前进着。

    这次部队行进的顺序是,李义强率领加强连作为先遣连是先头部队,左后测是二营,右后侧是三营,两个营的中间靠后一点儿就是团部和后勤机关。

    最后是一营负责殿后。

    据此,张大勇对拱卫在团部后勤机关四周的特别小队的五组人员也进行的具体分工和部署是:左侧两个组,也就是他和李红林的一组以及二组。右侧是三、四两个组,而王钢的五组负责殿后。

    之所以将王钢的五组安在团部后面负责殿后,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据以往的经验,鬼子的特工和特务经常瞅准机会从部队的屁股后面进行相机渗透。因此,张大勇觉得必须加强对团部和后勤机关后背的护卫。

    头天晚上出发之前,张大勇要求队员们在天亮之前,必须边随部队前进,边找柳条青草编织简易草帽以及身上的伪装,并要求在天亮雾散之前,特别小队的队员的头上和身上全部加上伪装。

    这个季节虽秋意渐浓,但是满山草丛树丛,编制草帽以及身上伪装的枝条和青草,仍俯拾皆是手到擒来,这对特别加强连的战士们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比较轻容易的事情。

    于是到清晨时分,秋雾虽未散尽,看不清楚太阳,但是,特别小队的队员们一律身着伪装,趴在草丛或者树丛里,一般人很难发现和辨识出来。即便是行军途中,也有利于隐蔽。对此张大勇感到欣慰和满意。

    部队行进得十分缓慢。

    不仅因为天黑雾大。这其实也是团长和政委故意使出的一个障眼法来迷惑山田的。

    试想,假如一开始就动作极为迅速,一晚上行军上百里,那样就会给山田一个警醒——八路军老八团带着整个团部和后勤机关行军,动作居然如此神速,那还真得十分小心了。同时山田会认为老八团是在长途跋涉行军,是在进行远距离的转移。

    而团长和政委采用的是相当于孙膑的减灶法来迷惑鬼子山田的。

    这样很容易就被山田误认为是老八团携团部和后勤机关行军,连夜行军不过几十里路,由此,目前的老八团这种形态,在山田的眼里就会成为一个带着沉重拖累的后勤机关,是一个拖沓疲惫之师,不堪一击,也不堪一围。

    &nb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