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抗战之生死决斗全文免费阅读

第331章 秘密潜入堰头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一次,李红林的推测判断又是比较准确。看来,正像吴政和赵团长说的那样,李红林除了精明干练利落,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遇到事情善于开动脑筋。

    眼下这情形,再一次验证了政委和团长的话。

    作为一个优秀的侦察员,就是要善于想方设法在敌人密不透风的防护网前面找到缝隙。

    敢于在一般人认为最危险的区域行动,让敌人想象不到。如此,才能完成特殊侦察任务。

    想敌人之不敢想,做敌人之不敢做,才有可能克敌制胜。

    就眼下来说,鬼子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李红林的三人组,居然在敌人鼻子底下穿梭自如。不仅将这里的火力部署摸清,还要沿着公路潜入到鬼子秘密粮库去一探究竟。

    一般来说,鬼子总是重视外围防护,对内部的防护比较弱。这是鬼子的老毛病。我八路军就是抓住了鬼子的这一弱点,总是派得力的侦察兵直接潜入敌人内部去探查敌情,也能往往手握主动胜算较多。而鬼子屡屡失败,正在于此。

    此时鬼子万万想不到,在他们的身后,有三名侦察员已经朝着他们认为防护得铁桶似的秘密粮库进发,并且已经悄悄地潜入到了那条运粮的公路边上。

    三个人见周围一切都静谧安全,索性直接匍匐过公路,在公路东侧的壕沟里弯腰朝着鬼子秘密粮库的所在地堰头镇进发。

    之所以在公路的东侧的壕沟里面前进,主要还是防范山包上的鬼子。虽然山包上的鬼子注意力集中在北面以及周边的远处,但也必须防止鬼子在四处逡巡搜索的时候,突然发现他们的行踪。

    于是在公路的壕沟里面行进,居然可以弯腰小跑起来,这样就加快了行进速度。

    正北方向就是凌洼村了。一片黑黢黢的轮廓。估计充其量也就是驻有小股伪军。

    即便是这样,三个人依然弯着腰行进。

    如此迅速,就行进到了堰头镇的镇子的西头上。

    李红林令小胡和小陈停住脚步,仔细地观察。

    但见一切都很安静。李红林觉得,即便如此,也必须离开公路,另找其他小路或者胡同潜入镇子。

    虽然镇子不同于临清这样的县城,但是还是比村子的房屋院落要稠密得多。

    因为有了在临清的多次锻炼,在城市的稠密的居民区,为躲避鬼子和便于隐蔽,可以随时翻上房顶去。张大勇、刘六虎、李红林都非常善于在临清那样的巷子或胡同里与鬼子玩捉迷藏的游戏。

    因此,只要看到房屋稠密的区域,李红林都有一种欣喜的感觉,就像鱼儿见到了水一般的兴奋异常。

    随即,李红林朝镇

    子的南面逡巡,但见那里的房屋较高。并且被几棵大树掩映着。同时镇子南侧那里居然是一片玉米地。于是他指着那里道:“看到没有,我们先匍匐着去那一片玉米地,然后去那几棵大树的高屋子那里去看看。”

    然后再想办法进入镇子。

    “是。”小胡和小陈应声道。

    于是,还是小胡在前,小陈紧随其后,李红林殿后,三个人先后从公路的壕沟里面匍匐上挨着公路的田地。

    居然是一块地瓜地。三个人沿着地瓜垄直接朝着前面的玉米地匍匐。

    因为只要钻进了玉米地就不用再匍匐了。

    一切都很顺利,三个人很快就钻进了玉米地。

    直起腰来,喘口气,就直接朝着镇子边上走去……

    走到玉米地的北边上,三个人的身子隐在玉米地里,朝着玉米地外面逡巡观察。

    只见对着玉米地的正北方向,是一个大湾坑。隔着湾坑朝镇子里逡巡,但见在湾坑的对面有一条村镇路通往镇子中心。而再往东逡巡,湾坑东沿上,就是那几棵大树和大树掩映下的一片高屋了。

    “排长,你看,敌人岗哨!”小胡突然用手指着那一片高屋道。

    李红林顺着小胡的手指望去,但见黑黢黢的夜色里,在高大房屋的门前,有两个岗哨在抱着大枪站岗。

    “伪军!”李红林说道。

    侦察员的敏感,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鬼子和伪军驻地的区别。

    鬼子在城镇驻扎,一边地是在城镇中心,并且都设有大门并且掌灯。门口的两边一般都是固定岗哨。从来不会抱着大枪站岗。而伪军则是驻扎在城镇边上,驻扎地却总是黑黢黢的,不掌灯。尤其是站岗的伪军,那是非常随意地抱着杆大枪,一看便知。

    显然,高屋顶院落里驻扎着伪军。看来在此地进入镇中心不可能了。必须另觅他途。

    “我们继续在玉米地里往东走,绕过伪军。”李红林说道。

    “是。”小胡和小陈同时应声道。

    于是三个人有回到玉米地的深处钻了十多米,感觉安全后,就改为往正东钻去。

    感觉绕过了伪军的驻扎地,就又走到玉米地边缘上,朝外面观察。但见有一片破败房屋房茬,仔细观察便知,这里原本就是鬼子祸害的平民住宅区。现在被鬼子烧得只剩下一片破房茬了。连树木都光秃秃的,一片凄凉景象。

    透过这一片破房茬,朝北望去,但见有一处孤零零的建筑高屋。

    “走,我们去那里看看。”李红林指着那孤零零的高屋道。

    李红林是想找一个制高点爬上去观察整个镇子的情形。

    三

    个人直接出了玉米地,朝着这一片破败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