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抗战之生死决斗全文免费阅读

第347章 负重任六虎再上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三更天时分,迎着初秋的山风。刘六虎再次上路了。

    实际上,当小周喊醒他的时候,他已经连续睡了十几个小时。从上午十点半汇报完情况以后,就睡觉,一觉睡到下午一点半,与政委和团长以及李红林他们三个人一起吃过午饭,他就又躺下来开始睡觉,并且再次告知身边的警卫员,晚饭的时候也不要喊醒他。他要把觉补够补足。

    他知道,还必然会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他。每当一个大的行动之前,他作为一个资深特别侦察员,总会有一个预感,他会被率先派上用场。长水崖之战,与运河一号接头第一次取药,临清打擂等等都是如此。

    因此他觉得必须养足精神,等候任务落在自己的肩头。这好像就是他的责任和义务责无旁贷。结果就真的让他猜中。

    小周喊醒他以后,他先到团部领命,由政委亲授任务面授要求注意事项等事宜,而后到炊事班吃饱了肚子,轻装简从,除了政委亲手交给的一块小肥皂和三十元钱,什么也未带,短枪匕首,甚至于水壶等一律未带。

    辞别两位首长,刘六虎一路飞跑。

    刘六虎的方向感极强。无论什么样的艰险路复杂路,只要让他走过一次,他就能把这条路的基本标志物,基本路线等等情形异常清晰地地印在自己脑子里。甚至于考虑好了如何绕过鬼子的各个关卡,躲过鬼子的炮楼的监视。

    他一边跑,一边在心里再一次把政委亲自面授的任务、目的、要求,暗语、暗号等等重新复述,并默记了一遍。

    政委是从旅首长那里连夜赶回团部并面授任务的。刘六虎根据吴政委的表情以及夜半时分亲自去旅部领受任务,又根据旅首长的直接指示行事,感到这次的任务非同寻常。

    他用手摸了摸那个非同寻常的小肥皂。政委告诉他,这个小肥皂里面藏有一封密信。要亲手交给“铁三号”。

    刘六虎这次的任务,就是要像春末夏初那次激活“运河一号”那样激活“铁三号”。

    因为相比那一次来说,激活“铁三号”的任务更加重大,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因为新梁镇不同于临清。这里是鬼子伪军的强化治安的三角区的最大的重镇,鬼子伪军的重兵防守的要地。

    同时,刘六虎隐隐感觉到了这次激活并与这个“铁三号”接头,似乎与将要实施的这次大的军事行动有关。

    不然首长们不会如此煞费苦心,并不惜将隐藏很深的我地下工作者“铁三号”激活。

    作为特别交通员的刘六虎当然清楚,一个隐藏在敌人心脏里面的地下工作者,特别是有特别编号的地下工作者,都是轻易不会动用。不到

    万不得已绝不会轻易激活。一旦激活动用,带有编号的地下工作者十分清楚,那就是到了需要献出生命的时刻了。也就是做好了与一切诀别的准备,毅然赴死。

    即便是死不了,也要时刻做好牺牲的准备。

    因此,激活有着特殊编号的地下工作者,意味着宣布了战斗檄文,吹响了冲锋号,不管有多少就能险阻,也要完成任务。

    就像前线的将士听到进攻的冲锋号一样,即便是刀山火海,也要义无反顾地向前冲锋!

    因此,一路上,刘六虎尽管脚底下轻快,但心头上却沉甸甸的。

    他很轻松地闯过鬼子的炮楼的第一道封锁线,绕过了鬼子的进城口上的那道检查关卡,走过了那个建有山亭的黄土岗旁边的铁路岔道口,来到了藏有粪篓和粪勺的砖砌的简易桥上,停住了脚步。

    他想这次顺便将粪篓和粪勺捎带给粪篓的主人。

    他抬眼看了一眼东天边,见那里已经泛出来一股鱼白色,天快亮了。

    他随即改变了主意。他想,这次他身负重要任务,再说时间也来不及。即便是有时间,背着粪篓经过鬼子的炮楼,必定会引起怀疑。因此他果断地决定暂时不取粪篓和粪勺,先完成任务要紧。

    于是,刘六虎就直接朝着镇中心方向走去。

    朝四周逡巡,没有看见有人跟踪和其他异常,就一直沿着公路朝前走。

    他觉得还是走他走过的那条路。直接沿着那条路走到镇子的中心,也就是商铺饭馆比较多的那一带去。

    在到达那里之前,他还需要办一件事情。那就是找一家杂货店,起点货品。他要伴作一个走街串巷的卖杂货的货郎。

    他在路上的速度太快,以至于距离太阳出来还有半个时辰。于是他放慢脚步,也权且算是休息,积攒一下体力精力,等到天明的时候使用。

    随着晨曦微明,刘六虎来到了冲着桥洞的那条街的十字路口上的北侧。

    此时的街路上已经有稀稀落落的行人。刘六虎朝这些行人逡巡。但见除了挑担子卖青菜的老头儿,就是推着单轮小车的残疾青年。还有衣衫褴褛的牵着手行走的讨饭路人。于是刘六虎索性就掺杂在这些路人里面大胆地朝着正南方向走去。

    因为他再也不用所担心那远在桥洞东侧的鬼子炮楼窥测到他了。这个时候不同于夜半时分。夜半时分,一个人走在大街上非常显眼,哪怕是背着粪篓,鬼子的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