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牟明全文免费阅读

第65章 就医(再来四千字大章以飨诸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小济自然是随时恭候,除了夜枭,还有老鼠什么的,都需要他去撵。

    周秦川则兑了些淡盐水,烧开了供女子饮用。

    严重腹泻极易致人脱水昏迷,保持体内的水分和能量十分关键,要是有糖,喝糖盐水更佳。

    只是三人都没带糖,这效果就不免打了折扣。

    临近天亮之际,女子总算消停下来,一晚的折磨,铁打的身子也经受不住,蜷在火堆旁,沉沉昏睡过去。

    “兄长,要不咱们也睡会儿,等小姐姐醒了,再定去留”

    小济同样累得不轻,顶着两个黑眼圈问道。

    “怕是不行!”

    周秦川摇头,女子脸上血色全无,嘴唇淡的近乎苍白,这是体内失去大量能量后的表现。

    总算有淡盐水补充,嘴唇没有起皮,失水不致过甚。

    她口鼻前的野草颤动不已,显然呼吸急促,病情仍然十分严重,若不及时就医,就算没有生命危险,恐怕也会落下什么病痛。

    必须找个郎中给此女治病,越快越好。

    “姑娘醒醒,醒醒!”

    周秦川此时顾不上男女之防,来到女子身旁,试图将她唤醒。

    女子哼唧了两声作为回应,佐证了周秦川的判断,当下更无顾忌,灭了火堆,拾掇好行李,背着此女急急上路了。

    还好此女意识尚存,知道兄弟俩对她没有坏心,从搀扶到周秦川将其背负在身,都能配合一二,倒也不算麻烦。

    侍弄过醉汉的人最清楚不过,尚有意识和不省人事完全是两码事,后者软瘫如泥,就是将其扶起来都困难得多。

    夏日里天亮得早,走上官道不久,就遇到了出来伺弄田地的农人,一番打探之后,周秦川背着人和包袱,快步而去。

    据说不远处就有一个大埠,脚程快的话一个时辰就可抵达。

    镇名鲁桥,横跨运河两岸,算得上周围数十里的繁华之地,医馆都不止一家,到了那里,自然有良医可寻。

    随着日头渐升,周遭的凉爽劲儿被一扫而空,背上女子也越来越热,周秦川暗道不妙,莫不是昨夜腹泻后受了寒,这会儿又禁不住热,两相夹攻,发起烧来了

    这下子病情可就复杂多了,以周秦川这小半瓶水的医学常识,再无什么应对招数,只能加快脚步赶路。

    好在如今的他不仅体质脱胎换骨,就是体能也在之前得到了锤炼,即便背着这么一个女子和两个包袱,行进之间也不觉吃力。

    不过大半个时辰,一行三人就赶到了鲁桥镇。

    在热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家医馆门前,此际时辰尚早,医馆刚刚开门,几个小厮正在里里外外地洒扫。

    周秦川见之,总算舒了口气,正待让小济上来帮忙,将女子从他背上扶下来之际,却觉背上已然热到极致的娇躯越来越软,直往身下耷,大有瘫成稀泥的趋势。

    心下一惊,这是要彻底昏过去的征兆啊,忙道:

    “姑娘,醒醒,医馆到了。”

    这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病家清醒,医者能问到更多讯息,开方下药自然更有效果,这也是从李漆那儿知晓的。

    背上女子嘤咛一声,头动了动,再无生息,身子益发软了。

    眼见医馆之人已经迎了上来,周秦川突然想到个棘手之事,侧头急问:

    “不知姑娘芳名,身上银钱......”

    话未说完,女子头垂到他耳边,吐气如兰:

    “奴家苏幼蓉......”

    仅仅说了个名字,就再无下文,头颅耷下来,身子彻底也成了稀泥,这是完全昏迷过去了。

    周秦川不得不弓下腰,才没让此女从他背上滑下去。

    在小济和两个医馆小厮的援手下,众人抬脚抬手地将女子送进了医馆。

    周秦川心里多少有些懊丧,只问了个名字,更重要的事儿——银钱却没有问出来,医馆的诊金、汤药费都得花钱,自己兄弟俩不说赤贫么,身上的那几个铜板,却是万万不够的。

    怎么办看着挂在自己脖子前的两个包裹,周秦川心里一动。

    要不翻一翻这女子——也就是苏幼蓉的包裹,此女可不像他兄弟俩几无分文,看样子还是个小富婆。

    里面只要有个一二两的散碎银子,也就够了。

    事急从权嘛,对,等会儿就这么办,周秦川自我安慰着,开始应付医馆之人。

    这医馆的确不错,规模比关阳李漆所在那个大多了,分工也更精细些。

    甫一进医馆,见病家是女子,且昏迷不醒,就有健妇上前接了过去,安置到了院落一角的大厢房之中,这里用屏风隔成独立空间,每一阁都有一张窄床。

    等周秦川兄弟俩跟进去的时候,苏幼蓉已经躺在其中一张床上了。

    接着有郎中前来诊脉、看舌象,问了周秦川几个问题,其中有病情,当然也有姓名年纪等基本情况。

    一张药方很快在笔下开好,然后自有小厮接了过去。

    还好,周秦川暗自庆幸,进医馆前好歹问了此女的名姓,要不然此时吭吭哧哧的答不上来,怕是会被人疑为拐子的,至于年纪,那好办,估摸着按十六报了。

    不一会儿又有健妇拿着药包进来,就在隔间里的小火炉上开始熬药,随后倒药、喂药,动作娴熟,即便苏幼蓉尚在昏迷之中,也被这番手法侍弄得乖乖将药汁咽进了肚里。

    整个流程,没让周秦川和小济操什么心,让周秦川大开眼界。

    以此观之,这家医馆已经有了后世医院的雏形了,健妇不就是护士,而这隔间不就是住院部么。

    某些地方甚至做得更好,比如不用排队挂号,还有,到苏幼蓉安顿下来,吃完了一道药之后,也没人催着你结账。

    不错,周秦川暗自点头,之前他就从李漆口中得知此时的医馆大不简单,只是没有亲身进去体验过。

    如今到了鲁桥镇,方才知道李漆所言不虚,甚而犹有过之。

    只是这等医馆,恐怕也只有繁华之地才有了,偏远一些的,如关阳毛阳,就只是个看病的地方,哪里能有这么精细的服务。

    再偏僻些的,能有个把土郎中,或是江湖铃医就不错了。

    此时的大夫和病家之间的关系,按后世的说法,叫做医患关系,非但不紧张,还称得上融洽。

    鉴于大部分人都是文盲,面对读书识字的郎中多少都有敬畏之心,遵从医嘱什么的做的都很到位,即便药方不对症,没有治好病,也很少会找郎中闹事。

    而医家这边,医者父母心是郎中们的理念,尽力解决求医者的痛苦,是医馆的行事准则。

    至于诊金药费,穷苦人家若是一时不趁手,还可记在账上,慢慢偿还,医馆并不会催逼。

    而患者病好之后,感念恩德,也很少有赖账之人。

    当然了,以上所说,都是建立在本乡本土,相互熟识的基础之上,若是外乡人,医馆也不会那么傻,总会留个心眼。

    比如此刻,就有健妇不时进来查看,想来既是看苏幼蓉的病情,也有监视周秦川兄弟俩的意味。

    “怎么样,找到什么没有”

    趁着健妇不在,周秦川赶紧问小济。

    刚才他把苏幼蓉的包袱丢给小济,让其查找一番,若有银两,也好拿出来付账。

    女人的包裹嘛,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