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卡尔戏三国全文免费阅读

第76章 废史立牧(7)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一晃就到了中平元年(185年)十月,巴州各项事务尽皆走上正轨。</p>

    全国已然建成4家“水浒客栈”,置有分店、脚店70余处。猴儿酒、馒头、烤肉更是声名在外,远在幽州、扬州、凉州的客商都赶来求购,价格哄抬至每坛上百金,甚至可能还有价无市。朱贵等人别出心裁的推出盐卤花生、烤肉干、肉包子等便于携带的下酒菜,更是深受奔波之人的喜爱。半年之间,这些水浒客栈便为巴州运回大量粮米银钱。</p>

    各郡各县官吏已然调任完毕,郑泰从府学中选拔十名才华出众的学子出任郡县掾、史。雷衡借此完全掌控巴州全境。</p>

    而府学学子有机会出仕为官,又使得五郡百姓,尤其是寒门子弟看到了希望,乃至周边州郡也有慕名求学之人。</p>

    张纮见机将府学升格为巴州州学,设立文、武、工、农、医、商六类子课堂,专门招收培养巴州所需人才。在各郡、各县又分设郡学、县学,对求学子弟因材施教。</p>

    巴州全境推行整顿吏治、劝课农桑、轻徭薄赋、鼓励生育等举措,雷衡由此在巴州百姓中积攒了很高的人望,聚拢了巴州百姓的民心。随后,一座求贤馆,一纸招贤榜,让寒门子弟大肆庆贺,拍手称道。</p>

    招贤榜传遍巴州,范围涉及整个巴州以及周边的蜀州、黔州、雍州、荆州、鄂州等地区。</p>

    只要是人才,雷衡都要录用,都要授予官职。有道是学得文武艺,卖货帝王家,帝王若不识,卖于识货人。</p>

    天下战乱纷纷,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也有着建功立业的心思。</p>

    雷衡一纸求贤令,立刻牵动无数人的心。</p>

    襄阳县。</p>

    一名士兵手中拿着一张告示,快速跑到城门外,将手中的告示贴在城墙上。不多时,往来于襄阳的行人看见告示后,立刻疯涌上去,想要看清楚告示上的内容。一名四旬中年人看见告示上的消息,立刻发出欢呼鼓舞。</p>

    这一下,更是吸引无数的人驻足观看。</p>

    “快看,巴州求贤的章程出来了。”</p>

    “哈,走咯,报名去!”</p>

    “机不可失啊,先去报名咯。”</p>

    接近告示的百姓看完告示上的内容,快速的蹿出人群,迅速抛开。</p>

    一拨一拨的人往里面挤进去,又有一拨一拨的人跑出来,大多数的人脸上都带着喜色,眉开眼笑。</p>

    人群外,忽然走来一个精壮青年。</p>

    这名青年身穿一袭麻布粗袍,生得是虎背熊腰,虽然年轻,却又极为精壮,透出一股剽悍的气息。青年后背上背着一杆大枪,站在人群外,简直是鹤立鸡群,好似周围的人都成了陪衬。他伸手摸了摸背后透着冰冷寒意的大枪,喃喃自语道:“武试、武试,这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必须要把握住。”</p>

    说完后,青年背着大枪往校场方向行去。</p>

    背着大枪的青年离开,不久后,又有一名儒雅青年从人群中挤出来。这名青年仪表不凡,颧骨高耸,鼻梁高挺,长着一张国字脸,双目炯炯有神,站在人群中,自有一股不凡的气度,令人不可忽视。青年身穿青色儒袍,头戴璞巾,出了群人后,也往校场方向行去。</p>

    与此同时,巴州拔擢人才的文试和武试,先后进行。</p>

    文试的考核,并不像明清那般以经典理论的考核为主,是以个人的实际能力作为考核。</p>

    正因为如此,许多读死书的书呆子,或者是狂妄不羁却没有真才实学的儒生都被淘汰,最后留下来的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p>

    只不过,世家子弟依旧占据多数,寒门弟子占据少数。由此可见,话语权依旧掌握在大族中。</p>

    虽然这些大家族子弟的官职不大,最大的也就是县令一级,至于官职低微的,还有许多人是六曹橼史、六房正副等等,但雷衡实力越来越强,只要在雷衡麾下做官,就是一条通天坦途。只要肯用心做事,踏实做事,肯定能一步一步往上升,进入巴州官场核心。</p>

    文试中,最为出众的人当属阎圃、向朗,可谓是才华出众,赫赫有名,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等到武试的时候,出现的武将就比较少了,唯有廖化、张南比较出众,其余大族子弟文采可以,但武艺稀疏,展露头角的几乎没有。</p>

    阎圃,字子茂。在张鲁手下不少文武建议张鲁自立为汉宁王,在一片颂扬声中,唯有时任功曹的阎圃非常冷静,力劝张鲁不要称王。曹操亲征汉中。张鲁打算投降,又遭到阎圃的反对,“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张鲁后来采纳了阎圃的建议,与杜濩、朴胡等部会合。曹操因此加封张鲁为阆中侯,他的五个儿子也被封为列侯。</p>

    向朗,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后随刘备入蜀,历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并拜步兵校尉,领丞相长史,随丞相诸葛亮北伐。晚年专心研究典籍,诱导青年学习,家中藏书丰富,受到举国尊重。</p>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襄阳郡中卢县人。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他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蜀汉灭亡后,被迁往洛阳,于中途病逝。</p>

    张南,字文进。刘备攻伐吴国时,以张南为前部。后刘备被陆逊击败,张南战死。杨戏《季汉辅臣赞》评价:“休元轻寇,损时致害,文进奋身,同此颠沛,患生一人,至于弘大。”</p>

    这一次文试和武试,虽然挑选出来的都是基层官员,但只要历练一番,雷衡相信大多数的人都能够再往上一步,成为巴州的中层柱石。涉及巴州的发展,郑泰、郑浑几人不敢有丝毫怠慢,根据一个个考生的考核成绩,来确定每一个人的官职,再签发命令。</p>

    由于挑选出来的人非常多,每日从州牧府签发的任命不计其数,州牧府众人可谓是忙得脚不沾地,没有休闲的时间。</p>

    雷衡则一一与新进收入帐中的人才,还有(招贤纳士)登庸而来的人才相谈,查询他们的个人属性,进行职位分派。</p>

    计有:</p>

    ====中枢七府====</p>

    吏府:从事郑泰(从三品)</p>

    户府:从事郑浑(从三品)</p>

    礼府:从事张纮(从三品)</p>

    兵府:从事戏忠(从三品)</p>

    刑府:从事郑浑(兼)</p>

    工府:从事张纮(兼),军器库主管向朗(正六品)</p>

    内府:从事郑泰(兼),文书房主管萧让(正六品)</p>

    ====属地管理====</p>

    巴郡:太守韩浩(从四品)</p>

    巴兴郡:郡守戏忠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