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寰宇大唐全文免费阅读

第85章 招募人才改进工艺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如凌儿所说提价三倍确实能止住亏损,但售价百文的报纸看过后就无用了,越州又有多少人买得起又舍得花这么多钱买呢

    定价30文一份在李旭看来都高了,普通百姓愿花30文买份报纸看的少之又少,买的大多是文人士子、富贵之家和商人。

    具李旭了解,哪怕是文人士子,家里不是太富裕,花30文买份报纸也有点肉疼。

    摆在李旭面前头等大事,要将报纸的成本降下去,降到普通百姓花几文钱就买得起的地步,方能将报纸的宣传作用发挥出来影动社会舆论。

    要降低成本,就要解决报纸的纸张和印刷这两个占成本的大头。

    印刷好解决,无非是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搞出来,技术要求真的不高,只是一个脑洞而以。一个奇思妙想的脑洞偏偏人类几千年时间里就毕昇想到了,李旭也是挺配服他的。

    降低纸张成本李旭就有些头大了,这是真正考验技术的时候。

    目前报纸采用的麻纸李旭也不是很满意,当然有更好的纸供选择。比上乘麻纸还好的纸就是唐代宣州发明的宣纸了,但用宣纸来印刷报纸,李旭是想都不敢想,太贵了,真会把自己拖破产。

    剩下的什么硬黄纸、竹纸,不是太贵就是质量太差。虽说报纸不需要用质量太好的纸,但这不是现代,质量差的纸也能将字印刷清晰,这可是唐代,质量差的纸不是太脆容易碎就是太过粗糙印刷不易字迹不清晰。

    李旭原本是想用会稽产的竹纸,结果拿竹纸一瞧,白度不够纸面浅黄没关系,但柔韧性差,纸质脆弱不堪折叠,这就很成问题了。

    总不能顾客买份报纸折叠来看结果报纸碎了,这就尴尬了。

    李旭苦恼该怎么改进造纸工艺,想半天脑海里仅有点前世网上查阅古代造纸术时的一些模糊记忆,竹纸工艺改进生产出优质纸张最终取代汉、唐盛行的麻纸、皮纸是在宋代,以浙江、福建生产的竹纸质量最好。

    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李旭所性出城去城外的造纸坊瞧瞧他们是怎么造纸的。

    在生产麻纸的工坊瞧了半天,制作麻纸的工艺已是非常先进,要想再改进工艺降低成本,除非在化学、机械上有突破,用化学品漂白,机械制造麻纸。

    正因麻纸在传统手工业下再难改进,在宋代时被工艺进步生产出质量比上等麻纸还好的竹纸所取代。

    从麻纸坊出来的李旭心底放弃了对麻纸的希望,展转到一大片竹林,俱李阿奴说,这一片因有万亩竹林,会稽生产竹纸的工坊有一半集中在这里。

    路过一条小溪,溪边有一家显得破落的小工坊,利用水车提供的动力将放入臼内的竹穰舂成泥状,不远处的山塘里浸满了五尺长一段的竹子,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正奋力的挥动手中的木棒敲打水中的竹子。

    制造竹纸,将竹穰舂成泥状李旭可以理解,却不懂青年为何要敲打浸泡水中的竹子,特上前寻问:“你敲打竹子是做甚”

    青年回头瞧是一名面相俊美的少年郞,穿着绸缎裁剪而成的圆领长袍头戴璞头,腰间还挎着一把横刀,身后还跟着十名带刀护卫个个凶神恶煞的模样,一时吓得不轻。哆哆嗦嗦的拱手回禀:“某……某正在杀青……”

    “杀青”李旭不懂,请教杀青与制纸有何关系。

    青年见李旭没有恶意,只是好奇他的举动寻问制竹纸的工艺,放下心来详细为李旭讲解制造竹纸的工艺步骤。

    “浸泡杀青后的竹穰要与石灰调成乳液拌和浸泡,再与柴灰水浸透,这两个步骤每步都要浸泡耗时十天半个月,速度太慢,为何不用锅来蒸煮加快速度”

    李旭很奇怪的问道。

    青年闻言一愣,想为何不用锅来煮呢

    当初爹就是这么教他制竹纸的,其他制竹纸的叔伯、工坊也是这么做的,无人想过用锅蒸煮减短竹穰的浸泡时间。

    一直困顿于竹纸制造耗时太长工艺复杂,制出来的竹纸质量还差卖不出价钱而家境贫穷的竹详恍然大悟,惊叫道:“小郞道破了某多年的不解。”

    立马丢了手里的木棒跑回坊中费力的搬出一个大缸,就地刨了个土灶搬来柴火烧起来,将与石灰水浸泡多时的竹穰倾倒进大缸里慢慢蒸煮。

    “我无意中好像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

    &nbs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