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折柳传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十八章 代号峨眉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燕都南居贤坊,东直门南小街上,尚文诏头顶垫绒瓜皮帽,披一貂皮大氅,扮作行商模样,身旁前后左右,分别是作账房先生、护卫仆从打扮的毛兴、杨士奇、薛童、吴泽几人。

    尚文诏一行脚下生风,行色匆匆,拐进钞纸胡同里,寻到一家破落食店跟前,那食店门脸处斜插一根木棍,木棍上是一面倒悬过来的朱底旌旗,上头写有大大的“良”字。

    五人自安定门大街往东南行来,穿过东四牌楼,到南居贤坊这一路上,在集贤街、鼓楼东和东直门大街等处,见到不少店铺门面挂着这种写有大字的朱底旌旗。

    进来食店,尚文诏放眼扫视一圈,见这店内只有寥寥几名客人,都在就着咸菜吃面饼、喝稀粥,各桌上不止见不到荤腥,竟连京师寻常可见的豆汁馄饨几样本地传统菜品都没有,场面煞是萧条。

    尚文诏摇摇头,揉搓着冻到僵硬的手指,招呼身边几人寻空桌坐下。

    不一会儿,跑堂的伙计迎上前来,伙计见为首的尚文诏衣着不凡,一副富贵模样,身旁尽是些随从悍仆,一边为五人奉上茶水,一边赔着笑脸,尴尬兮兮的问道:

    “这位公子,几位贵客,小店今日只供蒸饼、稀饭两样,小的为客官们上些罢”

    自晋王提兵入京,喊出清君侧口号,告天下兵马抗虏勤王以来,已过去十多日,京师街面上的秩序被天策军维持得很不错,除却少数天策兵马针对反抗者的严厉绞杀,以及少数一些规模可控的微型冲突之外,城中百姓的性命安危没有受到冲击,几乎没有任何迫害老百姓的严重流血暴力事件发生。

    这一切,归功于晋王对黎民百姓的爱护态度,以及天策军良好的军纪。

    燕都表面上河清海晏、太平吉利,只看表象的话,便是只换了位掌事的政务长官,城里多了些巡街的大头士兵而已。若从实际上考察,城里却是实实在在的暗潮涌动,社会、经济秩序濒临崩溃边缘。

    从腊月开始,日日有从辽东赶来的天策军部队出现在燕都附近,这些队伍或直接汇入城中,或在城外要害关隘村镇布防,单辽东镇这一镇,滞留在直隶地区兵数便接近五万,天下人皆惊叹,晋王固守辽东的同时还有余力调兵五万,晋王到底私蓄了多少兵马

    凉军肆虐大同,太原、宣府二边顶着巨大的军事压力,需要大量物资支持来维系边墙防御与守军开销,此外,晋王还告天下兵马赶来北直勤王抗虏,可见的未来里,燕都周边聚集的军队与难民人数,只会更多而不会减少,那便意味着京师周遭突然多出来几万,甚至十多万张嘴要吃要喝,若是不能喂饱之,兵民变乱激生,那是谁也收拾不住的。

    沉重的后勤供应负担如同泰山压顶,陡然降下,几乎将帝国压垮。

    当今天子病重,卧居朱墙之后不能视事,大内禁宫被天策军里三全外三圈围得水泄不通,连只鸟都飞不出来,更别说能有任何消息了。正因此,朝廷百官人心惶惶,纷纷闭门不出。

    一些个与晋王、天策府官员有过节的,或出自竹林党一系的官员,干脆抛下上级部属,望风出逃远遁,好似忘记了禁宫里那位卧床不起的效忠对象,还有浩荡皇恩。

    有几分骨气胆气的,还有那些实际上没来得及逃出城去的竹林党官员们,受到了晋王的“重点照顾”,被唐铮主持的“新羽林卫”缇骑大批逮拿下狱,掉脑袋的、被抄家的、贬官为民的,各类惨况屡见不鲜,省台以下的大小衙门迎来一波人事大变动,要害衙门均被转交到晋王集团官员的手中管理。

    晋王麾下多为武官,能畅行案牍政务者为数不多,因此各级衙门十多日里几度停摆,在其位者能力实在有限,旧臣又被排挤在外,中枢陷入瘫痪失灵的状态。

    中枢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原先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濒临崩溃的边缘。

    金银、盐铁、稻米、布匹等物资日用的供应、运输与调度混乱不堪,京师各类粮食匮乏,市场秩序极度混乱,商业、金融活动日渐熄止,不少本地常住居民携积蓄与存粮避难外流。

    十多天的时间下来,京师市面上的粮米腾贵,物价高飚,行囤积之举变成了民间的共识,不论是一般的百姓人家,还是商家巨贾,亦或者从事手工业的匠籍师傅,便是连乐户歌妓们,都对当下局势不甚了了,对未来的预期更不甚乐观。

    坐在尚文诏右手,扮成账房的小胖子杨士奇问道:“鸡鸭鹅蛋有没有炒个鸡蛋也成。”

    那跑堂伙计一甩手巾,擦擦桌面,对杨士奇道:“客官,鸡蛋倒是有些,却也不敢随意拿用...”

    薛童双手环于胸前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