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汉风长存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六章:造纸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在和李玉商量好后,刘陔就找来了刘安,让他找一些木匠,石匠,铁匠,刘安虽然不知道小胖墩要做什么,但是还是去找了。

    而刘利听说后也是一头雾水,于是去询问刘陔,刘陔说等做出来父王就知道了,虽然不知所云,但是刘利并没有说什么。

    至于一众小伙伴就更是一脸头大了,表示一定要看看刘陔做什么,刘陔也是没有拒绝。

    于是一群人从第二天开始就来到河间王在城北的农庄,和一众工匠们开始了制作。

    其实造纸术蔡伦就已经发明了,蔡伦的造纸术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其实哪怕在后世虽然造纸的工艺也不断完善和成熟,但是这步骤基本没变。

    而汉代所用的主要是树皮(一般是檀木)或者构皮(即楮皮)。

    但是早期的造纸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后来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随着造纸技术的发明,特别是用竹子做为原料,也大大促成了造纸术的兴旺和发达,从南北朝后,中国就已经用纸张彻底取代了竹简木渎。

    而刘陔要做的是一种桑皮纸,这是一种明清及民国时期地方官府典籍书册所用的纸,基本上以桑皮纸作为书页,外表美观,手感好。桑皮纸古时一直用于高档书画、高级装裱用纸,除了作普通用纸外,制伞、糊篓、做炮引、包中药、制扇子等等也有广泛应用。

    其实桑皮纸最早出现在唐代,在唐代之时就有用桑皮纸所做的账本流传于世。

    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光滑细腻,易于加工,经剥削、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等工序后可制成桑皮纸。

    造纸时,先将桑树枝放在水中浸泡,然后剥去表面的深色表皮,取出里层白色的树皮,将其放入加满水的大铁锅中煮,边煮边搅,一直到树皮煮熟软烂,再加入胡杨土碱。

    捞出煮熟的桑皮放在一块长方形的薄石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