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汉风长存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十章:太学学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拿着羊脂白玉,杜畿也是说不出的激动,也很感激小胖墩,而杜畿的母亲也是一个劲的表示感谢。

    众人告别杜畿后便进了太学门。

    至于荀彧荀攸的那块玉,小胖墩也是回家后专门让人准备了两块上等的羊脂白玉,第二日便亲自送到了荀府,这也让两人感动至极,当然给钟繇也送了一块。

    太学这个时期有学子三万多人,也算是文学鼎盛,不过呢这也是最后的辉煌了,不久后天下大乱,诸侯并起,之后又是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太学也就此没落,直到隋唐才又恢复过来,并改名国子监,不过已经难觅汉代风光了,汉魏文章也就是这一时期真实的写照。

    而且因为刘宏爱好写赋,所以这一时期的五经博士也是赋文卓绝之辈。

    众人进入太学门后,便是太学讲堂,这个讲堂建武二十七年建成,长十丈,宽三丈,非常的巨大,有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

    每房皆有博士教学,传授研习《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

    众人看见其内博士教习,群生研读,也是感触颇多。

    “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不就是万千学子所求之事吗”

    小胖墩也是触景生情,想着自己前世学习过程已经和何师的经过,也是暗暗流泪。

    “好一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刘兄此句道出了万千学子求学苦读之路啊,而且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也道出了学习的精妙之处啊”

    荀攸也是夸奖道。

    “公达兄谬赞了,在下也只是触景生情而”

    “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一朝天下知吗,话语精炼而又不失意境,确也妙语啊”

    荀彧也是一阵夸奖。

    “你们也别在一个劲的夸我了,要是把夸到天上了,我骄傲的掉下来了又如何啊”

    “哈哈哈哈哈哈”

    众人一直大笑。

    “能做如此妙语,确实怎么夸都不为过啊”

    一位厚重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众人回头看,确发现蔡邕正站在后面,对着众人笑着。

    “拜见蔡师”

    小胖墩没想到会在太学见到蔡邕,也是回头对蔡师一拜。

    “见过蔡议郎”

    众人也是对蔡邕行礼。

    蔡邕看了看小胖墩身后众人,也是示意众人不必多礼。

    “今日怎么有闲来太学中啊”

    蔡师询问着。

    “今日空闲,于是弟子邀好友出来游玩,见太学门前石经引众人抄录,也是一时兴起,便进到太学之内,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蔡师”

    “原来如此啊,对了以后有闲多去我府上坐坐,自上次以后,琰儿天天都在念道上次的点心呢,那点心在何处买的,如此好吃”

    “不瞒蔡师,那是弟子自己做的”

    “哦,你自己做的”

    “正是,先将面粉豁开,让后发一个时辰,之后揉成形状,再在锅里蒸一下就行了”

    小胖墩也是介绍着。

    “嗯嗯,你有心了,嘿嘿”

    蔡邕更加高兴了。

    “对了给你介绍,这位就是上次给你说的廷尉陈球”

    “见过伯真公”

    众人也对陈球行礼

    “嗯,不必多礼”

    “这位你应该熟悉,太扑刘郃”

    “见过刘公”

    众人向刘郃行礼。

    “侄儿见过伯父”

    刘郃在也是河间王支脉,所以一声伯父也是必须叫的。

    “侄儿不必多礼,你等也是”

    刘郃扶起小胖墩,也对众人示意。

    “这位是议郎杨彪”

    “见过文先公”

    众人也对杨彪行礼,而杨彪也示意众人不必多礼。

    “这位是谏议大夫马日磾”

    “见过翁叔公”

    众人对马日磾行礼,而马日磾也是对众人示意不必多礼。

    “恩师于诸位叔公来太学所谓何事”

    小胖墩也是一脸好奇。

    “不瞒你说,我等受陛下所托整理编撰石经立于太学们前,今天主要是来看看,另外我听五经博士裴旭所说,太学之中有一学子天资聪慧,文笔优美,故特来看看,如果可以也好收作弟子,好生教养,而且此人与你年岁相仿,也只十岁,故我也想收下他和你一起教学”

    “哦,能入恩师法眼的想必也是不凡,不知弟子可否一并前往”

    “无妨,那我等这就向正堂去吧”

    “谨遵师命”

    于是众人便跟着蔡邕一起去往正堂,想去看一看这位才华出众的学子究竟如何。

    ……

    ……

    ……

    一行人来到正堂,便看见五经博士裴旭带着一个十岁孩童在门口等着。

    “见过蔡议郎,诸位上卿”

    “裴博士不必多礼”

    蔡邕也是示意裴旭不必多礼,便领着众人进了正堂。

    而小胖墩也上下打量着这个只比自己小两岁的年轻人。

    他看着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的。

    “他叫阮瑀,是陈留尉氏人,今年才来太学的,我看他聪明伶俐,文笔不俗便将他介绍给大家”

    蔡邕是当世大儒,所以也被称为蔡大家。

    蔡邕上下打量着阮瑀,似乎非常满意,但是一边的小胖墩确吃惊的说不出话来。

    阮瑀啊,建安七子啊,他儿子孙子都是竹林七贤啊,人不可貌相啊。

    “你可背得经典”

    蔡邕想考效一番。

    阮瑀也不慌张,向蔡邕拜了一拜。

    “还请大家出题”

    “嗯,你可知学”

    “禀大家,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子又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故小子以为学者当自省自身,多思而少虑也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