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幼儿老师闯异界全文免费阅读

第82章 82.建立鹰嘴岩大本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胡不器说:“蒙元势大,朝鲜兵不敢反,据探子消息,东线靠南位置,还有朝鲜弓步兵崔真高部、尹射部、殷锡洪部、朝山部,以及汉兵刘国杰部。咱们,还真可能捅了马蜂窝。”

    姜臣道:“如此一来,可有点麻烦了,咱们轻兵简从,原本就是到鹰嘴岩建立基地。现在,宋院正,把你们安全送到鹰嘴岩,是我的首要任务。百夫长丁聪”

    丁聪跑过来:“姜主事,有何示下”

    姜臣道:“你派一伍传令兵,回到栈桥,一定要把情况告知涂元帅和上人。另外现在战场我都交给你指挥,就算是先遣队的军士都拼光了,也要把宋部长和工程院的大匠们,送到鹰嘴岩,保护他们直到大部队的到来。”

    姜臣对宋敖兴说:“宋院正,战机瞬息万变,我们在这里漏了底,现在杀光不杀光蒙元残部,烧光不烧光大柳树村,我们的底牌都被人已经可以摸走了。所以,我现在只能做最坏的打算,把你们送到鹰嘴岩。我会在断后的队伍里。你们一路不要停歇,没有物资,我们就是死路一条。”

    宋敖兴握住姜臣的手:“好兄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我们一到鹰嘴岩,先放出孔明灯通知上人。你们不需要抵死拖延,一旦到了鹰嘴岩,我们可以先拿出弓弩进行防御。”

    姜臣说:“好了,为了胜利,为了公义,你们...快走!......”

    说着,姜臣抡起皮鞭,抽向宋敖兴的马屁股,马儿吃痛,长司一声,向前奔去。

    姜臣对丁聪说:“丁百户,我现在听从你的号令,你安排吧!”

    丁聪命令集结,然后在先遣队战斗人员还有四个伍二十来人,再加上姜臣的卫队十来个人,总共三十来人,丁聪说:“各位弟兄们,刚才我们遇到了蒙元的残兵,现在战事出现变数,我们的任务是护送宋部长工程院的大匠们,前往鹰嘴岩基地发掘武器和物资,只有发掘了这些物资,我们才会有活下去的机会。但是蒙元此处兵力之多,已经超出了预计,我们必须保护工程院的人建立营地,他们就能够源源不断地给咱们提供武器,咱们招募的玄义军才能够保护我们。

    现在,姜臣姜大人已经把指挥权移交给我,并且承担断后阻击任务。

    姜大人都能够舍生忘死,何况我等。

    现在我命令,姜臣所部掩护先遣队工程院人马,断后阻击,其余人等,跟随我前往二滩村建立阻击线。

    之后交替掩护,确保蒙古兵在工程院人马一里之外。

    都听清楚没有!”

    众人轰然应诺,随后,马队迅速分成两部分,疾驰而去,只留下后下身后滚滚浓烟。

    ......

    栈桥,炜杰参谋部长正向林夕汇报:“今上,炜杰已经奉命招募2011名文士,时间仓促,无法做细致的甄别,不过,我相信大多数是好的。现在怎么办,听从今上吩咐。”

    林夕说:“现在咱们人多了,队伍大了,再一一让我指挥,那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还是要你们多做具体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甚至方略。我也不是万能的。”

    炜杰参谋部长点头说是,接着又说:“涂元帅那里,人员更杂,可能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我这样想,立即派出整编百人队三到四队,开辟前往鹰嘴岩的道路。”

    林夕说:“方才热气球上的里瞭望哨扔下纸条,说在正东方向约三四里发现浓烟,可能发生了交火,咱们先遣队人数可是不多呀。”

    炜杰说:“上人可是有意愿将热气球随开路前锋一并前往”

    林夕道:“玄义号上自己有桅杆,我们还有望远镜,现在望远镜总共只有三副,玄义号上需要根据潮汐设定自己的位置,这是咱们最后的底牌,不可不防。

    现在热气球上有一副望远镜,能够看透山川地理,军情烟火,并且战力强悍。

    但是热气球如果离开了玄义号,会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物资补给,以前物资补给是通过滑轮与玄义号交通,现在必须由地面来组织,

    第二,热气球浮力和风吹过的力量,相对于玄义号来说微不足道,相对于士兵胳膊的力量那就是巨大了。

    第三,热气球往鹰嘴岩方向前进,需要有人扯着向前移动。”

    炜杰这才明白热气球的具体用法,顿时觉得又惊又喜,思忖片刻,毅然说道:“今上,某以为,如果有热气球相助,此事有三胜。”

    林夕说:“哦,说来听听。”

    炜杰说:

    “这个第一胜,热气球悬浮空中,体积庞大,战力强悍,已经称为一种显眼的标志,热气球所到位置,必然能够给敌人以警示,至少保证我们半日的安全,此所谓威胜也。

    第二胜,热气球站得高、看的远、打的准,能够有利保障我们的开荒队伍,少走弯路,提高效率,避免哗变,此所谓技胜也。

    第三胜,热气球浮力巨大,咱们此次开辟道路,是为了运送物资,难免有些地方难以通行,一会儿也是需要架设浮桥,热气球如果分设两绳,有些路段,可以吊装作业,此所谓速胜也。”

    这时候涂熙才也已经过来,先是赞叹:“袁部长真乃高士,一看之间,便能如此浮想联翩,计虑盛远,国士亦不过如此。”

    炜杰道:“涂元帅过誉了,这些究竟能不能完成,袁某不过推测使用。”

    林夕说:“热气球浮力要做功,对气象条件要求比较苛刻。不过冒险把热气球移动到队伍里面,积极意义还是非常大的。你们干吧!日落之前,鹰嘴岩的防卫营地一定要建立起来,不然咱们今夜没有饮水,没有粮食,士兵就会哗变。”

    林夕又问:“鹰嘴岩的饮水能够供多少人”

    涂熙才说:“方才问过原来红关垭民兵洪山,他说鹰嘴岩那里岩石居多,他们以往没有挖到水井,但是偶然有降雨以后地表的溪流,向南两三里有一片小型的半咸水沼泽,面积约莫一里见方,向西就是咱们这里的方向,丘陵起伏地貌,有一些耐盐碱的茅草,估计要想见水,没有二三十步深度,是取不出水的。”

    林夕问:“他住的村子,水井多深”

    涂熙才说:“那是很老的村子,据说是有水脉的,但是也有十多步深,天下雨少了,海水就倒灌,水就难喝了。”

    炜杰则说道:“鹰嘴岩那里,主要是岩石难以挖掘,岩石不吸水,所以地下水留存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只是仓促之间,咱们挖出二三十米的井,没有工具很困难。”

    林夕问:“如果有工具呢”

    炜杰说:“若是有趁手的工具,需要钢钎和铁锤,挖一个四五尺见方的圆圈圈,然后逐渐往下深入,一日一夜能够下四五尺,就很不容易了。”

    涂熙才倒吸一口冷气说:“如此二十步岂不是要二三十日”

    炜杰说:“你以为呢,井水这东西,都是命脉呀。”

    林夕想起来后世的钻井,不过现在想要这个东西,缺的很多呀,想到钻井,林夕就突然想到自贡盐井,自贡的盐井最出名的,其实是一种发明,燊海井采用中国传统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凿成,目前仍在生产井盐,燊海井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是世界钻井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林夕依稀记得《天工开物井盐》中的记载——凡蜀中石山去河不远者,多可造井取盐,盐井周圆不过数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余,深必十丈以外,乃得卤信。故造井功费甚难。其器治铁锥,如碓嘴形,其尖使极刚利,向石山舂凿成孔。其身破竹缠绳,夹悬此锥。每舂深入数尺,则又以竹接其身,使引而长。初入丈许,或以足踏碓梢,如舂米形。太深则用手捧持顿下。所舂石成碎粉,随以长竹接引,悬铁盏挖之而上。大抵深者半载,浅者月余,乃得一井成就……

    //林夕带孩子们去参观自贡盐井的时候,还看到在燊海井和东源井,那里有古代井盐的生产工具和设备,天车、碓架、大车、汲卤筒,都是记载井盐历史的活标本,当地甚至还一直保持极低的人工盐产量,以满足当地腌菜市场。

    //这种井架,自贡人称其为“天车”,是用于开凿小口深井、修治井、提取卤水的支架,一口盐井配有一架天车。

    //由于没有钢铁,所以当时制作的天车,要将多根杉木捆成木桩,用竹篾绳索扎固,而后将捆扎好的木桩竖于盐井的井口,木桩之间相互连接构成“a”字形井架。

    //在井架顶端安装天辊,下部安装地辊。天辊、地辊起定滑轮作用,利用杠杆原理提放打井设备与汲卤器具。

    //天车的高度多在数十米,少数过百米。制作与修缮天车的工人叫“辊工”,经常要攀爬高处,据说自贡历史上最高的天车是修建于清朝乾隆年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