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武侠修真 -> 崇阳剑宗全文免费阅读

19 突破无相是人性 难得人间存善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天池一心想着的是如何取敌人性命,所以招招致命,反而反噬到了自己。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结。也许永远解不开,苦涩的滋味只有自己懂得。也许永远无法释怀,因为善良,因为责任,因为某种理由;也许永远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只能静静期待,默默守望。多一分宽容,就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良,就会多一分希望。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别人有路可走,你才不会陷入绝境。

    “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释迦牟尼佛外出时,看到一只饥饿的老鹰正在追捕一只鸽子。

    鸽子向释迦世尊寻求救助,释迦牟尼慈悲心起,便把鸽子藏在了怀中,并请求老鹰放过这只可怜的鸽子。

    老鹰生气地说:“你救了它的性命,而我却会因为没有食物而被饿死。难道这就是你出家人的慈悲吗”

    释迦牟尼淡然一笑,说:“我既不忍心看到无辜的鸽子被伤害,也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你被饿死,既然如此,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他割下自己身上的肉喂鹰,换得了鸽子的性命。

    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心使佛陀能够坦然地舍弃自我,救护众生。佛陀舍生取义、普度众生的精神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学佛修善之人。

    天池在仇池时,翻阅无数经典,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人与人能够互尽心力、互相照顾,实在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修成正果,但每个人都有能力慈悲。即使自身无法将慈悲修到佛祖那样的程度,也应该将慈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天池记得有一个故事,讲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有一个乞丐到寺院里找到荣西禅师,向他哭诉说家中妻儿已经多日不曾进食,眼看就要饿死了,不得已来请求禅师的救助。

    荣西禅师听到这些,慈悲之心顿生,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但是自己身边既无金钱,也没有多余的食物,他左右为难地环顾四周。突然看到了准备用来装饰佛像的金箔,于是他对乞丐说:“把这些金箔拿去换些钱,再给你的妻子孩子买些食物吧!”

    乞丐离开之后,一直站在旁边的弟子终于忍不住怨气,对荣西禅师说:“师父,您怎么可以对佛祖不敬呢”

    荣西禅师心平气和地对众弟子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出于对佛祖的一片敬重之心啊!”

    弟子忿忿地说:“这些金箔本来是用来装饰佛像的,可您就这样送给了乞丐,我们要用什么来装饰佛像呢难道这就是你对佛祖的敬重之心吗”

    荣西禅师正色说:“平日里你们诵读的经文、修习的佛法都到哪里去了难道没有真正理解吗佛祖慈悲,割肉喂鹰、以身饲虎都在所不惜,我们怎么能为了装饰佛身而置人性命于不顾呢

    佛家的慈悲观念教导我们要去爱别人,要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别人的心,同情别人的苦难并尽己所能帮助他从苦难中解脱。这里所指的“别人”既包括我们熟知的朋友和亲人,也包括我们的敌人,要用不对抗的心对待敌人,用和平避免冲突,用慈悲心去引导他们接受佛法,使他们也变得慈悲。

    此时天池继续思索,而那影子也仿佛愿意给天池思索的时间,可能这就是影子真正的使命,让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